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6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12月   作者:郑倩倩
[导读] 在当今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小学的音乐课堂也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进行反思,多应用信息技术来丰富音乐课堂内容,从而为学校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第三实验小学     郑倩倩

摘要:在当今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小学的音乐课堂也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进行反思,多应用信息技术来丰富音乐课堂内容,从而为学校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本文提出以小学的音乐教学策略为目的,对小学音乐教学进行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音乐;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来创造数字、图像、视频等多媒体的工具,信息技术具有收集、获取、传递、储存信息的功能,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被企事业单位,校园和其他社会组织广泛应用,它不仅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在教育方面,信息技术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就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发生着巨大变化。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的特点和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叙述了信息技术如何帮助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综合发展。
        一、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乐理知识
        乐理知识是小学生学习音乐课程中的一大重点难点。小学音乐从一年级就加入了乐理教学,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乐理是极其枯燥无味的。许多小学生因为对音乐乐理的学习,导致对音乐课程的兴趣递减。相对死记硬背小学生更加喜欢可以将乐理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直观地感受到乐理知识的魅力。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对音乐进行分层处理,通过分层处理,让学生对每一层次的音乐都进行了解,通过感知不同层次的音乐情感与节奏特点,自己总结乐理知识。通过小组讨论整合所有乐理知识,教师再对学生总结出的乐理知识进行精简提炼,学生就可以深刻地认识到乐理知识的内涵。
        例如,在学习《红领巾进行曲》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将歌曲划分层次,播放时也要分层次播放,通过对不同层次的播放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中音的长短有什么不同,音乐的高低有什么不同,在演唱歌曲时,什么时候会有简短的停顿,什么时候又要进行连贯的演唱。学生通过对音乐的分层倾听,可以了解到音的长短高低以及什么是音乐小节,小节线的作用等乐理知识,使乐理知识更加具体形象。
        二、利用多信息技术加深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知事物的效果要比单一的感知好。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音乐教师一般靠一些简单的图片、黑板及录音机等来向学生展示所教授的内容,时间久了,学生往往因缺乏新鲜感而感到枯燥,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对学习内容更是体验不足,理解不深。而运用多媒体教学,任何画面、实物、音响都可以在大屏幕上得以展示,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教学需要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视、听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授《春天来了》的时候,笔者将关于春天的美景,如融雪、桃花、小鸟、蜜蜂、杨柳等编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上课就被春天到来时的勃勃生机所吸引,使他们置身于心旷神怡的情境之中。


学生的情绪很快高涨起来,然后让学生进行人机交互,只需轻点鼠标,就可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春天中的一景”,通过目视、耳听、脑思、口唱、体动等多个信息通道自主学习歌词,体会歌词的意境以及作者对春天来临时所表现出的喜悦心情。这样,不但加深了情感体验,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审美能力
        音乐学习不仅是小学教程要求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审美和品味的提升过程,通过信息技术,让学习音乐的课堂也成为享受音乐的课堂。小学是学生形成审美情趣和音乐品味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之前先让学生了解到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到音乐精髓。
例如在教授《共产儿童团歌》一曲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此曲目创作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乔宇作词,1957被选作电影《红孩子的主题曲》,抑扬顿挫的旋律在革命战争年代也激励了一代少年儿童的成长,每段以“嘀嘀嗒嘀嗒嘀嘀嗒嘀嗒”结束,像是嘹亮的号角,召唤着少年们不忘自身肩负的使命,激烈少年们履行爱国职责。通过了解创作背景激励了学生的昂昂斗志,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品位,信息技术带给小学音乐课堂的不仅是科技资源更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乐器鉴赏
        音乐离不开乐器,但是学校的音乐课往往会受到乐器的限制。许多学校会有钢琴、吉他等常见的乐器,对于一些民族乐器,学校是没有实物的,因此学生对于民族乐器和一些不太日常的乐器了解很少。多媒体就是一个很好的展示工具。音乐教师可以收集一些乐器的图片,首先是外观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乐器的外观,其次是乐器的内部构造。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他们很好奇乐器是如何发出声音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整个乐器“透明化”,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乐器的内部结构。例如,教师可以将贝斯图片展示出来,还能展示一些细节,让学生进行细节的观察。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会更加喜欢音乐这门课程,在音乐课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德育实效
        小学生正在生长期,良好的成长氛围对其正确人生观的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学校工作永远追求的目标。音乐学科中包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非常优势的条件。如将《国旗,国旗我爱你》《让我们荡起双桨》《红星歌》等充满爱国主义内容的歌曲制成课件,在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感人的音响等情境中,可有效地使学生在正确理解音乐的同时,激发情感,受到美的熏陶和美的感染,唤起学生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综上所述,利用信息技术辅助音乐课堂教学,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的信息条理化,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更应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要配合得当,定会使音乐教学驰向高效率的快车道。
参考文献:
[1]王艳芳.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课程整合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24)
[2]陆霜.小学音乐高效课堂信息技术的整合与构建探讨[J].北方音乐,2017,37(20):215.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构建移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阅读共同体研究》成果,课题立项批准号:FJJKXB19-6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