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26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12月   作者:陈琳蓉
[导读] 在基础而又枯燥的初中数学学习中,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并在学习中不断创新,教师和学生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学和学习的角色和思想,把握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点,更多地了解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帮助学生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

焦作市温县城内初级中学  河南温县    陈琳蓉  454850

摘要:在基础而又枯燥的初中数学学习中,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并在学习中不断创新,教师和学生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学和学习的角色和思想,把握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点,更多地了解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帮助学生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教师要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在学生学习中产生困惑迷茫的时候给出正确的方向,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朝着终身学习的方向不断前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1自主学习的概念
        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指出要在保持原有教学方式的基础上,逐步加强对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是指把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自主学习方式与以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相对,是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美国著名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用数字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其中采用传统被动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都在30%以下,而采用主动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在50%以上。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特点
        当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学习初中数学知识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然会有所增强。小学阶段对于数学的学习更倾向于动手能力,大多数使用特定的图像和直观的描述来解释知识。但初中数学知识更抽象复杂,需要学生提供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会利用类比、归纳、合情和演绎推理解决数学问题。所以,教师也会相应地做出教学改变,讲课的速度稍微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也随之加快。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在课堂的授课方法和模式上必然不同,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应继续以直观形象的数学知识为拐杖,逐渐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概括水平。初中数学的运算部分也不仅仅是简单的正数和分数的加减乘除,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单项式和多项式的运算,以后还有函数方程等方面的相关运算。这就需要学生加强运算能力,做到精准地解决数学问题。初中的几何学习也相对于小学加大难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求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了,还包括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相似和立体图形三视图等。所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3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3.1转变教师和学生的传统教育观念
        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中,教师一味地教而学生一味地学,师生互动显得尤为稀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体也是主导,一节课下来,学生知识机械性地听完了老师讲的内容,并不知道有没有学会,学会的程度更是不知道。大多数的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这一做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极大程度地削弱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课堂教学做出适当调整后,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更多起到引导作用。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和学生一起就疑问展开探讨,学生可以一边查找资料一边进行探讨,合理质疑大胆猜测,同时教师也要在其中合理引导。在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能增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默契,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改变他们以往的学习习惯,课堂的数学学习也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而是理解性记忆,当堂课没能通晓或存在困惑的知识,不能放之不理或试图机械记忆,要让学生理解知识,遇到不懂的知识,要敢问更要会问。


课后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是一项任务,不能把课后的作业看成毫无用处的,作业是为了让学生自己检查课上有哪些知识没有学会、没有记牢,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小阶段自我总结和评价。
        3.2展开合作学习,发挥主体地位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还需要团队的合作,合作学习的开展是课堂实践中必须落实的一种教学方法。所以,我们在进行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时,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提升学生的合作与自主探究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充分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例如,在教学“乘法公式”内容时,笔者首先帮助学生复习了上节课所学的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为教学活动做了铺垫。其次,笔者将学生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合作探讨几组多项式乘法,并要求学生尝试找出这几组乘法算式相乘的规律,引导学生明确平方差公式和公式中字母的含义。再次,笔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帮学生总结了运用平方差公式时的注意事项,提高了学生正确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3.3沟通生活材料,思维导图延伸
        生活材料千千万万,总有一款适合数学教学应用。初中数学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生活材料的辅助,让学生拥有更加直观的印象。学生使用生活材料可以理解数学知识的变化,教师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将数学的变化串联起来,总结数学知识的规律,使学生建立数学学习框架,延伸学生对思维导图应用的理解,发挥生活材料的先导作用。
        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内容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让学生在观察中掌握图形的变化,在教学中为学生准备了不同的学习材料,诸如纸板、剪刀、记号笔等,让学生动手进行三角形的剪切,使学生思考:剪下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是否存在相同之处,是否可以重合在一起?为了方便学生直观理解,笔者启用了思维导图,让学生围绕剪下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边、角等方面展开学习思考,使学生立足全等三角形这一主题,延伸到不同的角度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学生结合自己剪下的三角形,对思维导图的分支进行了填充,回答了笔者提出的问题,知道了应从哪些方面来判断三角形是否全等,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由此,教师通过利用生活材料来辅助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学习与思考,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3.4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首要步骤。首先就要有“疑问”,当学生有了疑问的时候,他们才会想着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应该为学生的“疑问”做出示范,初中的孩子学习经验少,对于提出疑问的经验更是少之又少,初中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为模仿,只要老师给出正确科学的示范后,学生就能更好地发现问题。教师还要在教学活动中尽量给学生展示生动有趣的素材,可以来自生活、数学、书本甚至童话等,激起学生求知欲望从而产生疑问,促进学生思考,活跃思维。
        结束语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个体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适应未来社会学习环境的重要能力。随着我国近年来新课改的实施,数学课堂教学难度也相对增加,教师要在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传统的把知识单方面讲授给学生转变为学生主动地渴求新知识,放手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邢东蕊.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创新教学研究[J].才智,2019(25):41.
[2]郭四春.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21):125.
[3]杜明久.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索[J].亚太教育,2019(07):59.
[4]王枫.浅析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6):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