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增强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陈俊林

发表时间:2021/3/26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12月   作者:陈俊林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中心,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为探究问题的动力,在趣中学,在乐中研,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构建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下洋镇中心小学     陈俊林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中心,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为探究问题的动力,在趣中学,在乐中研,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构建.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数学能力与素质的不断提高.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大量的时间给学生游戏活动,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计算方法,教师的工作更加高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教学;
       教学是一门艺术,从总体说,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如何将抽象的内容如原理、法则等变为学生喜闻乐见、好学易接受的东西,则需要在教学的趣味性上下功夫。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导入时,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经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进入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有余数除法这节内容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以下情境:五只小动物数数,小白兔、猴子、山羊、小猪和松鼠,乌龟来当裁判,小白兔说一,猴子说二,以此类推,当说六时则又从小白兔开始,并且报数的小动物要站起来,乌龟说三十四,小猪马上站了起来;说六十二时,猴子也很快站了起来.此时老师提问或以课件的形式提出问题:小动物为什么能这么快反应并站起来呢?由此引出这节课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如此引入即自然,也较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带着问题去学习,明确了学习目的,就使得学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有了高昂的学习兴趣和明确的学习目标,那学生的思维行动也就会跟着老师的指导进行行动,心到,手到,那还有什么可以难住他们呢?
        二、设计提问
        小学数学教学,尤其是有关数学概念教学,采用比较法和对比法,常常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上通过比较或对比,既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又可锻炼学生智力,而且有比较才会有鉴别,概念的本质属性也只有通过比较或对比,才能更好的揭示。
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时,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讨论两种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结果同学们对两种图形比较得非常热烈,仔细认真,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起来,真正做到“堂上无闲角”。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的内涵,使学生们掌握它们的相同点是四条边和四个角,而不同点是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对边平行并且相等,对角相等);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这样使学生非常自然地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
      三、动手操作
        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人的身上有两件宝贝,一件是大脑,另一件是双手;其中大脑可以思考,双手可以做工。学数学既不是为了解决几道题,也不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而是开发学生智力,帮助他们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热情参与教学,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探究、猜测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多动手操作,鼓励他们去实践和体会,从而真正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



        比如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等规则物体体积测量方法后,书中又安排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实践课。上课之前,笔者给学生讲述了“乌鸦喝水”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引出了需要探究的问题。布置任务时,让学生选择部分橡皮泥、土豆、石头等不规则物体,设计测量体积的方案。在课堂教学时,为他们讲述了阿基米德为国王测量皇冠体积的故事,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探索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途径。比如测量橡皮泥体积时,有的学生把不规则的橡皮泥捏成长方体形状,有的学生用橡皮泥压板将其制作成长方体形状,还有的学生把皮泥塞到杯子中,使其成为规则形状……这些测量方法都是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出来的,学生既感受到了喜悦,也体验到了乐趣。接下来,让学生用装满水的水杯测量土豆体积。学生采用了很多方法,有的动手测量、计算等,有的寻求排水法测体积的特点。通过这次教学,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强化,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动手操作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再也不会认为数学是枯燥的;相反,数学教学包含了认真观察、反复实践、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环节,充满了挑战性和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编讲故事
        语文和数学,一个属文科,一个属理科,看似没什么联系,但在教学中,我们却可以让两者得到一个很好的结合。曹冲秤象这个故事是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上的内容,但大家可曾想过把它作为数学等量代换课堂上的引入呢?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将之转化成数学中的概念不是水到渠成。另外,课外学习的方式有很多,学生所学知识已不仅限于从老师讲授中得来。要使学生对于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就要让知识面宽一点,浅一点,抓住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结合点,从而产生吸引力,激发众多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讲授比例线段时,我们可以先讲这样一则故事:公安人员一次在侦破案件时,发现在现场有作案人留下的脚印,公安人员立即取下脚印,并根据脚印推算出作案人的身高,作为侦破案件的科学依据,那么警察时怎样算出来的呢?原来有这样一个比例关系:脚印长身高=17.如此,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从而对这节课的内容比例线段也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不论是课内或课外的习得,都是我们知识宝库的重要建构基础,越多的了解,就更容易生成问,以不同的角度思考,可以发现不同两个科目的关联性,对两者都是一个积极促进的过程。
        五、探究生活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如,我们可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形式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利用已学过的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知识,美术知识、语言知识、生产常识对长方体和它的表面进行探究。以此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并通过小组合作自我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成功的教学并不是强制,而是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积极经营课堂教学的兴趣点,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汪燕.浅谈如何增强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1):148-149.
[2] 陈玉清.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才智,2020(18):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