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夏国春

发表时间:2021/3/26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12月   作者:夏国春
[导读] 随着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逐步在全国范围内使用,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体现了教学过程的规律和特点,更注重学生的广泛参与和主动学习,在教学目的上则更着眼于学生道德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新教材,新理念,新思考,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穿新鞋,走老路”、采用简单的教学方法和单一的教学形式等问题却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第三实验小学     夏国春

摘要:随着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逐步在全国范围内使用,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体现了教学过程的规律和特点,更注重学生的广泛参与和主动学习,在教学目的上则更着眼于学生道德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新教材,新理念,新思考,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穿新鞋,走老路”、采用简单的教学方法和单一的教学形式等问题却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对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现状进行认真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根据学习难度的不同,设计了六大学习领域,即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其中其实有许多话题是学生不甚理解的。正是因为如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存在一定的难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课堂中所蕴含的知识和道理。随着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快,信息技术也不断的更新和实践,信息技术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它能充分营造出一个有图像有文字、有声音有色彩、极其逼真的教学环境,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功能。为了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且卓有成效。
        一、培养综合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新设不久,但基本的课程在网上都有对应的教学课件。教师在选用和借鉴他人的网络课件时,要进行一定的筛选工作,并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加以修改,加入自身的教学特色,以发挥课件的最大作用。尤为重要的是,教师对教学资源的选择应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即以教学目标为着眼点,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够有效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方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等培养和提升。
        如在学习“多彩的节日”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对网上丰富的教学课件、微课进行筛选,再合理地进行加工,融入自身的实际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制作出一个高水平的、贴近课堂需求的课件。教师还可借鉴网上课件的思路,与学生合作拍摄一段本地区的中秋节风俗习惯短视频,如中秋节人们独特的饮食习惯、娱乐习惯等。在视频的后半部分,教师再插入我国其他地区和民族的中秋节风俗,以及中秋节的历史发展历程等。学生在制作和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中秋节氛围,同时认识到我国民族文化的广博和精深,自然而然就会被激发出爱国情怀。在观看视频后,教师还可以“采访”各位小听众的感受和想法,如“你喜欢我国哪个地方的中秋习俗?为什么?”“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中秋节有什么特别的含义?”让学生结合视频中所看到的和自己所想到的畅所欲言。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效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愈发有趣,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看世界的平台,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在无形中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祖国的栋梁之材,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也为祖国的兴旺发达提供了人才储备。



        二、创新教学情境
        传统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学生地位很难受到重视;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虽然能让教学节奏称心如意,但由于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因此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或积极性,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学模式的创新显得至关重要。 教师能否主动进行教学模式创新会对学生学习体验造成直接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还可实现教学内容的不断优化与完善,进而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学习平台。
        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是教师一个人的单黄表演,而是课堂整体的双边活动。兴趣能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持,可让他们乐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情境的优化与创新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渠道。想要让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地提升,就要灵活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情境的创新。例如:教师可播放一些央视知名的《法律讲堂》、《天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热情地。这些节目在法律知识讲解方面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因此学生能更直观地掌握法治内容。
       三、活跃学习氛围
        现在已经步入了21世纪,是一个属于科技的时代。各种技术层出不穷,这其中也同样为教师的课堂教育提供了许多的技术支持。举个例子: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运用到多媒体便捷与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进行《道德与法治》讲解,让学生可以能好的了解思想道德与有关法治的相关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幻灯片或者PPT讲有关道德与法律的信息整合,再通过数字多媒体展示出来,一改以往的笔墨黑板。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负担,也可以活跃学习氛围,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让学生自己制作数字多媒体关于思想《道德与法治》的相关作业,既锻炼了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思想道德法治修养对小学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自己通过科学技术来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教师通过科学技术引导学生完成有关《道德与法治》相关课题与作业。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这对于学生今后的课堂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激活学习思维
        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图像、声音等形式将实物形象化地呈现出来,给视觉、听觉双重感官的刺激,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增强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形式来激活课堂:在处理教材插画时,运用多媒体呈现,动静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将音乐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通过音乐的感染培养学生的品格;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深入思考。
        例如,教学《清新空气是个宝》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空气的特点并询问学生对空气的认识。学生提到了空气质量的问题,于是教师为学生出示当地最近一周的空气质量表,播放有关空气污染的视频,要求学生仔细观看,总结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学生迅速行动起来,在小组内交流探讨。教师巡视并加入讨论,从空气污染的源头入手,提出可行性措施:减少废弃物排放,植树造林,禁止焚烧秸秆,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总之,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多元化,有助于学生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了解知识、分析案例。信息技术对于教学重点的解析使得学生的学习负荷相对降低,有助于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促进学生实际道德水平的提升。课上法制节目的播放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具体案例,还能结合生动、全面、有力度的讲解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参考文献:
[1]宋仪平.浅谈道德与法治课中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7(20):88.
[2]高本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新要求[J].福建教育,2016(39):49-50.
[3]蒋福军.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与感悟[J].宁夏教育,2017(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