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唱腔元素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借鉴与应用

发表时间:2021/3/26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12月   作者:刘喜竹
[导读] 我国传统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民族声乐从广义上讲涵盖了戏曲、说唱艺术、民歌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创作歌曲和歌剧,其体裁多样、风格鲜明,互相借鉴、相互融合。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广东省广州市     刘喜竹   510080

摘要:我国传统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民族声乐从广义上讲涵盖了戏曲、说唱艺术民歌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创作歌曲和歌剧,其体裁多样、风格鲜明,互相借鉴、相互融合。戏曲在声腔处理各方面非常讲究和细致,将戏曲唱腔元素运用到声乐演唱教学中,使得两者在演唱技巧、方法上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助于民族声乐教学水平及质量的提高。本文就戏曲唱腔元素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借鉴与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戏曲唱腔元素;民族声乐教学;借鉴;应用
        引言: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我国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受到了冲击,甚至还有一部分传统文化正在消失。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融入戏曲元素可以振兴、传承传统文化,促进戏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还能创新民族声乐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1民族音乐的美学共通性
        研究和分析中国传统戏曲表演的文化内涵和美学特征,结合我国当代民众的审美需求,发展和形成我们当代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风格。以往的声乐艺术实践在这方面比较欠缺,现在的学院派民族声乐表演在这方面也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如果说现代的学院派民族声乐演唱与中国传统戏曲演唱方法二者都属于广义的“民族声乐”范畴,它们的美学观念应该是相同的,艺术风格应该是一致的。但现实中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学院派的民族声乐演唱非常讲究“通道”“共鸣”,出来的声音效果偏“洪亮厚实”,以音量音域取胜,追求音效。尤其很多民族声乐演唱者擅长演唱花腔作品。而传统戏曲演唱讲究“声线”“支点”,出来的声音效果偏“柔润甜美”,以音色取胜,讲究韵味。所以很多人觉得现在的民族声乐和西洋美声越来越像,与我国传统的戏曲演唱区别越来越大。一些经典的传统戏曲唱腔经过几百年的不断发展,经受了历史考验,能够生生不息,绝对是符合中国民众的审美观。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旋律更细腻委婉,所以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和演唱风格结合一定的传统戏曲演唱会更符合民族音乐形象,符合我国劳动人民的审美和精神需求。
        2民族声乐教学中向戏曲学习和借鉴的元素
        2.1表演中的用气
        不管是戏曲表演还是声乐表演都需要“用气”,这里所说的用气就是通过气息的动力元素来让喉咙发出声音“用气”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戏曲表演者在实际演唱中会运用膈肌、腹肌等来发出声音。也就是说,如果人们不用“气”是不能发出声音的,人们要发声就得“用气”,这个看似简单的说法,实际用“气”来进行戏曲表演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对于戏曲表演人员来说,能否在演唱过程中抑扬顿挫的表达人物情感,主要在于勇气这是不是能够合理的拿捏“用气”。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讲解“用气”就可以以《桃花源》为例,这首曲子比较婉转动听,而且有着比较多的装饰音,带给人澎湃激昂的感觉。通过这首曲目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润腔”、“传神”、“传情”,提升用嗓能力。通过借鉴戏曲中的用气,能够让演唱者用自然的声音演唱声乐,就算是高强度的演唱也不至于出现颤音,也不会因为嗓子劳累而出现断断续续的状况。
        2.2腔调的借鉴
        地方戏曲在行腔方面注意声音的圆润饱满,主要讲究的是“轻、重、缓、急”,这种戏曲的行腔元素也大量应用在民族音乐创作中。戏曲讲求的“跌宕、起伏”,注重腔调的婉转,在咬字清楚的基础上要求声要圆熟,腔要饱满。在戏曲唱腔中,演唱者需要掌握共鸣、出字、归韵、收声等技巧,同时对于不同的字要掌握字的发声部位,以及字的音韵,这种行腔方式,在一些民族声乐唱法作品中,被发展成为了装饰唱法。


还有一部分作品,借鉴了戏曲唱腔的行腔方式,对原有的唱腔加以装饰、润色、美化,形成润腔,其目的是为了更加形象地展示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起伏变化,例如戏曲唱腔中的哭腔和拖腔,经常在民族声乐演唱中表达人物情感变化时被借鉴应用民族声乐中的“喷口”充分应用了戏曲润腔的发音与吐字方式。在演唱过程中,在达到上扬、沉重、急促清晰、悦耳、响亮的基础上,采用唇音的形式,具有画龙点睛的妙用。表演者在应用喷口的方式对作品人物形象加以塑造时,能够使人物内心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提升作品的感染力。
        2.3情感方面的借鉴
        音乐感情是影响音乐表演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戏曲表演中,对于戏曲本身所描绘事件的感受,对于戏曲表演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只有深入理解戏曲所讲述的事件,理解曲中人的感情,才能在表演中带入合适情感,感染观众。现代民族声乐演唱应当借鉴这一特点。对于歌词领悟和理解,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认知,影响着声乐表演者的表演水平。需要提升表演者的文化素养,让他们置身其中,给观众更加有代入感的视听体验。
        2.4用嗓方式提高艺术演唱效果
        在进行民族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演唱人员应该借助三种方式合理利用嗓子以实现曲调风格的充分表达,分别是大嗓、小嗓以及二者混合应用。大嗓要求演唱人员需要运用真实声音进行情感表达,小嗓也称之为假嗓,而真假声的转换就是二者的结合使用。在演唱民族歌曲的过程中,演唱人员应该对这三种用嗓方式进行全面的掌握与运用,要实现圆润和纯净的发声。在对学生们开展民族声乐知识教育的过程中,专业教师可以对戏曲知识进行有效的应用,根据学生个体呈现出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这样能提高声乐演唱的实际效果。例如,一些学生的嗓音比较甜美且柔和,但是演唱过程中容易出现缺乏力气和声音不够响亮等问题,需要声乐教师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用嗓指导。声乐教师可以通过歌剧《刘胡兰》的练习演唱指导学生们进行清晰地吐字,学习对气息的合理运用,经常长时间的练习能保障发声的稳定性,这样可以提高民族声乐的艺术表现效果。
        2.5对戏曲中表演形式的借鉴
        传统的戏曲在表演时兼顾着舒适的听觉和优美的形象,继而突显出独有的表演艺术,给听众带来美的盛宴。现代民族声乐在前行中,依托于戏曲的表演形式和艺术,调整着表演的分寸并对歌曲的表现形式做到优化,更好地释放自身的优势和魅力。戏曲作品中,对于千军万马的表现可由几个演员来完成,现代民族声乐则将其与自身结合,采用夸张表现方式来创作,是当下借鉴的方向。与此同时,现代民族声乐还对戏曲中的板式进行借鉴,对京剧、川剧等有着地方特色的戏曲深入地研究,对其中独有的表演艺术做到科学地借鉴,如,川剧中的弹戏唱法、越剧所使用的清板式方法等,同时根据现代民族声乐的需要,对戏曲中的变奏手段也科学且合理地借鉴,使歌曲饱含时代气息,又不失艺术的效果。
        2.6唱字方面的借鉴
        文字是公众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在日常交流及表演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戏曲表演中,对“唱字”的要求比较高。事实上,戏曲不是单独的表演方式,属于多种表演方式的结合,具有综合型特点。戏曲表演中的唱字主要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字的发声与发音技巧对演唱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在唱字方面的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乐音精准、吐字清楚、节奏沉稳。表演人员在进行表演的时候必须要做到吐字清晰,这点应用到声乐教学上,就是注重学生对于唱字的把握,提升学生的唱字水平,进而提升演唱水平。
        结语
        现代民族声乐演唱与我国传统的戏曲表演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包括产生环境、事件题材、填词特点等,这为他们之间的相互借鉴提供了可能。现代民族声乐在植根于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应当注重表演者的舞台行为培养,力求用多维的表演为观众带来更加生动的视听体验。
参考文献
[1]李倩.试论当代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新思路[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12-13.
[2]王改立.20世纪以来民族声乐对戏曲艺术的继承和发展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78-79.
[3]危瑛.戏曲表演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教育,2018,(04):231-2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