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3/26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12月   作者:周丽
[导读] 信息技术是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在教学中,他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而且能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象化,提高教学效果。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六中学   周丽

【摘要】信息技术是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在教学中,他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而且能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象化,提高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着重谈一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运用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运用
          近年来,PPT、希沃白板等软件被广泛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它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中“板书+口述”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带入精彩、直观、多样的文学世界,从而获得审美体验,产生共鸣。可以说,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增强了语文课堂的活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信息技术运用的误区。
        信息技术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左右教师的教学思路,也不能成为课堂的主体。语文课姓“语”,课堂教学切忌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有趣丰富的课堂资源,吸引眼球的精彩图片。如果课堂上教师一味地点鼠标,让学生欣赏,学生会觉得应接不暇、眼花缭乱,一节课很热闹地过去了,学生并未真正学到什么。所以,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抓住学习目标,突出语文学科的主体性、可操作性,切忌舍本逐末。
        二、正确运用信息技术。
        1、更新观念。
        新时代的教师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积极互动的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给学生一个现代的语文课堂。
        2、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新课程标准下,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创设课堂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模拟、实物演示、角色扮演、语言描绘、歌曲渲染等途径,打开学生心扉,拨动学生心弦,从而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
        如在讲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家乡文化生活单元时,首先我用语言描绘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鸡西人的热情淳朴,共同打造了这座山水相依、风光旖旎的生态城市。大良田、大湿地、大森林、大界江、大界湖、大冰雪,展现了北国风光的壮阔。”在点燃学生热情之后,我通过一幅幅图片为学生介绍了大美兴凯湖、神奇乌苏里、二战终结地、珍宝岛湿地、月牙湖等家乡美景,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最后以一曲《鸡西是我家》结束本课,用这种歌曲渲染的方式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从而高质量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师生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课堂情境,最终寓情于教,与学生共情。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有自己的见解,要注意知识的生成。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因材施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任务,不要一味地让学生欣赏图片、音乐、视频,要真正想学生之所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比如讲《林黛玉进贾府》时,书中贾府的人物关系及布局,学生很难记忆和想象,我们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和经典图片的方式呈现出来,但学生只要能理解即可,没必要过多地展示,因为本文的重点不在于此,作为一篇小说,我们更应关注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这样才能把握教学重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是教学发展上的里程碑。作为教师,我们要更新观念、努力探索、勤于专研,找准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结合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精彩。
参考文献:【1】刘吉香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的应用?教育学文摘?2020.7.
【2】顾敏 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语文生态课堂研究【D】重庆三峡学院?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