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 谷东生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气象局 466700
摘要:地面气象测报是气象工作中的基础工作,随着地面气象测报自动化程度不断增强,气象测报的实效性以及准确度都得到了提升。但是在实际的地面测报工作中,经常会有恶劣天气出现,对测报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一定制约。因此,本文重点分析恶劣天气下地面测报工作的观测,并给出了几点提升恶劣天气下地面测报工作对策,以对恶劣天气下的地面测报工作进行指导。
关键词:恶劣天气 地面测报 对策
引言
作为气象业务的基础性工作,地面气象测报工作的开展可为气象部门开展天气预报、气候分析、科学研究等气象服务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在气象业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恶劣天气是出现在大气或地面上的复杂物理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和其他现象等均属于恶劣天气现象,是在一定天气条件下产生。若是地面测报工作中遇到恶劣天气现象,会增加测报工作难度,降低了气象观测数据的精确度水平。由于地面气象测报工作具有时间性强的特征,若是测报人员出现失误或者疏漏,其造成的损失将很难得到补救。因此,认真做好地面测报中各个环节的工作,对相关业务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把握是将恶劣天气下地面气象测报工作做好的关键所在。
1、恶劣天气下地面测报工作的处理
1.1雷雨天气下的地面测报
雷雨作为一种常见的恶劣天气现象,其在夏季出现频率较高,且出现时往往会有大风、雷暴和冰雹等天气。在对这种类型的天气进行观测的过程中,地面测报人员在熟练掌握雷雨天气编报和观测处理方法的同时,还要做好雷雨天气结束后各种仪器设备的检查工作,并在工作簿中及时记录灾情信息。雷雨天气的影响范围在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之间,且伴随着放电现象,极易引发各种自然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威胁较大。针对雷电天气的记录,主要包括雷电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雷电开始和终止方向,同时还要记录对应的天气现象符号。对于雷暴的地面测报工作,需要测报人员结合雷暴出现的方向进行判断,若是雷电始终在一个方向出现,测报人员只需要记录雷电开始方向;若是雷电开始和结束方向间的夹角在180°以上,需根据雷电行走路线,可在雷电开始和结束方向间增设中间方向;若是在各个方位上均分布有雷暴开始方向,观测人员很难准确判断雷暴的具体方位,此时可以不记录具体方位;若是在记录的过程中出现雷电跨顶,应使用特殊符号进行记录。测报人员应结合雷电出现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关的记录和处理工作。若是地面测报站有危报任务,需在上述记录的基础上,结合编发危报和危险报的规定,判断是否对危报进行编发。
1.2大雾天气下的地面测报
大雾天气在秋季和冬季较为常见,在对大雾进行观测时,最小能见度和电码的编发最容易出现错误。若是能见度在500~1000m之间,此时需发布重要天气报;若能见度在50~500m之间,需要对大雾天气进行持续发报;若是能见度不足50m,应根据实际情况连续发布大雾天气报,直到能见度达到一定范围后可以适当降低大雾天气发布频率。在定时观测和地面数据维护的过程中,MOI软件对大雾的自动编码大都是错误的,需要观测人员结合当时的天气和大雾的变化情况,使用人工方式来修改大雾编码,以确保观测的正确性和编码的准确性。在大雾天气出现时,需要记录好最小能见度,若是夜间的雾持续到白天,夜班观测人员需要记录好夜间最小能见度,而白班的观测人员则应根据一天内的最小能见度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记录的数据是白天还是夜间,避免出现漏记或者错记。
1.3大风天气下的地面测报
冷锋、雷暴等天气系统极易形成大风天气。冷锋大风主要出现在锋面过境后,结合相关部门对大风的规定,当瞬时风速达到或者超过17m/s的风称之为大风。在大风天气出现的过程中需要观测人员记录好大风天气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若是极大风速达到或者超过20m/s,测报人员应考虑是否需要编发重要天气报和危险报(主要是大风天气出现的时间、风向、风速数据)。在大风天气出现时,需要观测人员将瞬间风速测量出来,若是瞬间风速高达28m/s,就需要及时发布重要天气报文。在大风天气出现时,观测人员应保持沉着冷静,结合自身对大风天气的编报规定和规范要求进行有序操作,若是有故障问题出现需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汇报。针对定时观测,则需要将雨量和蒸发量数据记录下来,并及时更换日照纸,避免量杯受损或者日照纸被大风刮走。在大风天气现象结束后,观测人员应结合实际,对大风天气的成因、影响范围、损失等调查清楚,并在纪要栏中进行详细记录。
1.4冰雹天气下的地面测报
冰雹属于强对流天气的一种,其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造成的破坏性大。为了确保地温表安全,在冰雹天气未出现前利用铁丝网罩住地温表,结束之后则要提前去除铁丝网罩。针对冰雹天气下的测报,需要观测人员在天气薄的天气现象一栏中记录冰雹的对应符号、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以及最大冰雹直径(以mm为单位,取其整数)。若是冰雹最大直径在10mm以上,应测量出最大冰雹的平均重量(以g为单位,取其整数),并将其记录在纪要栏中。针对最大冰雹的平均重量测量可以利用称量法或者是冰雹融化后直接称量。由于冰雹的重要报属于不定时报,其在出现的过程中,需要观测人员在10min内拍发重要天气报,若是在定时观测前半小时内出现冰雹天气,可将其并入区域报拍发重要天气作为当天的始报,若是冰雹天气在其他时间段内出现,可以对重要天气报进行单独编发;如果冰雹天气持续时间不足10min,就需要发布一条重要天气报;若是冰雹的直径在10mm以上,就需要对天气报进行续发,冰雹天气结束后应记录和整理其造成的损害。若是在前一天08时到第二天08时这段时间内有冰雹天气出现,应将08时区域报中的K值标明为3。
2、提升恶劣天气下地面测报工作对策
2.1实时关注气象要素变化
对于值班人员来说,应熟练掌握各种恶劣天气现象的编码,同时要对做好每次气象观测和发报的分析和对比工作。在强对流天气出现时,测报人员应始终保持沉着冷静,实时观测并记录天气变化内容,及时记录不熟悉或者不确定的天气现象,之后向其他人员记性请教和学习,方便下次出现类似情况时可以准确应对。为了提升发报的准确性水平,在记录和派发重要天气报之前,需要做好天气报与实际天气现象是否一致的检查。
2.2测报人员应具备高度责任心
地面测报人员应加强测报业务学习,定期更换相关仪器设备,同时还要及时对仪器进行校对,保证观测仪器设备可以正常运行,不断增强观测效率。业务人员应熟练掌握同测报工作相关的专业技术和业务技能,并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感,在恶劣天气出现时,应保持沉着冷静,并第一时间编发重要天气报。
2.3提升观测队伍综合素质
良好的团队是保证地面测报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为了高质量完成地面测报工作,观测人员应主动参与到本单位组织的集体观测和仪器设备的清洁及维护活动中来,对于观测工作中的各种经验教训应不断进行总结,提升观测工作的积极性水平,以促进地面气象测报工作可以持续健康开展。
参考文献:
[1]薛萍.雷雨天气条件下地面气象测报的经验与技巧[J].南方农业,2015,9(27).
[2]苏运芳,何雁东.雷雨天气下做好地面测报工作的经验与技巧[J].科技创新导报,2010(33): 132.
[3]姚文静,史洪杰,李菊.雷雨天气条件下地面气象测报的经验与技巧[J].北京农业, 2015(9).
作者简介:刘瑞(1983.04),男,周口市淮阳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县级气象综合业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