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滨滨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汽车工业在未来的百年中,信息化的作用是值得关注的。当前的趋势是,汽车企业信息化卷入了行业信息化改革的大潮。可再生能源、电气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共享的趋势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的变化,而是涉及到环境的变化。本文分析了汽车工业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
关键词:汽车工业;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分析
1汽车企业信息化建设概述
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的具体体现,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就是梳理的过程,构建甚至重构管理体系,使信息化项目管理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项目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各大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汽车企业为了追求更多的市场份额,往往不得不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企业的持续竞争力,汽车企业的研发项目管理处于完善状态。我国汽车工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但受管理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企业信息化往往是以形式出现的,与国际同行相比,在某些领域只能实现信息系统的部分功能,国内汽车产业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接轨的水平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然而,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工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汽车企业的信息化项目管理也逐步建立和完善。对于汽车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由于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存在一定的差异,没有标准的通用产品,一般选择市场上成熟的产品,需要通过与供应商的合作来开发,强调管理的要求以及企业的控制能力。为了保证信息系统的建设质量,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安全性和信息共享,提高信息系统应用的效果和效益,有必要在硬件上制定相应的标准,信息系统的软件、网络、数据表示和信息技术在各方面的应用,以规范和控制信息化工程的工作,信息化建设统筹部门建立了符合企业实际发展要求的信息标准体系。
2研发系统信息化的必要性
2.1提高工作效率
汽车研发是一个多部门协作、相互支持、相互确认的过程工作的分配与管理、可交付成果的跟踪与确认,而技术方案的确认都需要大量的信息交换和签名确认。由于没有统一的通信平台,全部由人工汇总、跟踪,既浪费了大量人力资源,信息传输误差也较大。信息系统通过标准工作项、标准发货审批流程固化到系统中,使工作项的分配、跟踪由系统自动完成,并将完成状态发给相应的人员;减少管理人员的数量,减少工程师签字的工作量和重复报告的工作量。同时,建立技术方案沟通平台,方便工程师在同一基础上进行讨论,提高沟通效率,减少方案重复。
2.2提高工作质量
汽车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知识和技术性很强的行业。一个整车项目的设计需要造型、总布置、车身、内外装饰、电器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员参与,涉及2000多个零部件,300至500名设计师,需要上万件作品。目前,各工程没有统一的工作项目、统一的验算方法和标准,因此各工程的设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工程的工程师的能力。信息系统是将各部门制定的标准模板、检查表、检查标准整合到每项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中,使每项标准工作都有标准的交付模板、标准的检查内容和检查方法,使每项工程的设计质量达到公司的最高标准。同时,为了减少工程师手工检查的错误和工作量,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开发了自动检查工具。
2.3研发成果的积累
汽车设计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几十年,设计水平不断提高,但自主品牌设计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人,无论是从国外引进还是自己培养,但其自身的经验和技术积累相对薄弱。其根源是缺乏统一的能力建设体系和平台。不同的人对能力建设采取不同的方式,当人失去时,能力建设的成果也相应地失去。信息系统将建立以工作为导向的能力建设体系,所有能力建设要素都将围绕项目工作要素进行组织,所有项目工作过程中的经验、错误和问题都能迅速反映在每个项目中,每个项目的技术成果都存入能力建设。
3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制约因素
从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总体应用情况来看,由于汽车制造企业规模大,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涉及的领域和环节多管理工作的开展也有一定的联系,因此绝大多数汽车制造企业都在管理信息化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然而,个别汽车制造企业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一些汽车制造企业不注重加强信息化投入,特别是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等方面相对薄弱,同时在开展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组织体系不完善,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导致信息化管理不能得到有效组织和实施,一些汽车制造企业不重视信息化管理机制的建设,尤其是信息化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只有各部门协调性强,才能发挥积极作用,但个别汽车制造企业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比如在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的过程中,各部门不支持、不配合,导致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不能得到有效实施;一些汽车制造企业不重视信息管理模式的创新,特别是“互联网+”管理模式的推广比较薄弱,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应用比较薄弱智能技术是不够的。比如,由于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财务部门在决策辅助功能上还不够充分,这已经成为制约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需要引起重视和认真改进。
4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策略
4.1汽车制造企业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聘用和培训
更好地实现信息管理,要用人和培养具有信息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企业可以招聘人才,根据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岗位的特点和职责招聘专业人才。同时,汽车制造企业要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初衷,定期做好员工培训工作,向员工宣传和培训信息管理的专业内容和知识,培养员工的管理信息意识和能力汽车制造企业的员工,要建设一支高水平、拔尖的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为管理信息化的全面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4.2完善信息管理结构
汽车制造企业分为许多不同的部门,这些职能部门在信息管理上必须由企业制定一个完善的结构,每个部门应从最基本的管理信息建设入手,逐步完善自身的管理信息系统,从而提高企业管理的整体水平。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必须根据各部门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自己的管理路线和目标,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结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从而使相关系统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的实施,提高管理信息化的整体水平。
4.3明确管理信息化的战略目标
为了更好地建设和提高汽车制造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汽车制造企业必须明确管理信息化的战略目标,始终坚持战略目标,围绕实现管理信息化战略目标,制定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战略和方法,逐步实现企业管理各环节和要素的信息化、现代化和智能化,以指导全体员工实现和部分信息管理工作。
4.4创新信息管理模式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汽车制造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信息管理模式的创新。最重要的是将智能技术应用到信息化建设系统中,进一步加强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大力加强“互联网+”系统建设,特别是要努力推进“互联网+管理”模式,使管理更加开放、互动、集成,使各种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创新信息管理模式,还应大力提升资源整合能力。比如,在实施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搭建一个具有可扩展性的管理平台,遵循“不求所有,但求使用”的原则,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加强对“虚拟人才”的选拔任用,从而为汽车制造企业的人才建设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5结论
综上所述,在中国“互联网+”战略的新时代,尤其是在大数据技术、电子商务技术、云技术和智能技术在管理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历史条件下,它对支持汽车制造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很强的作用。企业,但个别汽车制造企业在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比较薄弱,特别是他们还面临诸多制约因素,需要我们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认真解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汽车制造企业必须深刻认识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必须运用系统思想和创新理念,在加大信息化投入方面取得突破,完善信息化运行机制,创新信息化管理模式,推动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走上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苏莉,姜政,孙伯原.汽车产品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探究[J].北京汽车,2017(03):49-51.
[2]石江坤,张建良,陈学飞.我国汽车信息化技术发展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04):187-188.
[3]陈思.汽车营销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分析[J].新经济,2016(Z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