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萃 王佩佩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6
摘要:电气自动化教学作为我国高校教学工作中的一部分,在培养我国青年技术人才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在电气自动化技术教学方式与教学理论上逐渐与时代脱轨,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高校应在电气化教学方面积极推行改革,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本文将通过讨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这一问题,为改革提供一些意见与策略。
关键词:现代科技手段;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分析;策略
引言
结合当前电气自动化发展实际来讲,其课程与物理学、电子信息、控制技术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技术掌握,忽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导致学生不平衡发展。鉴于此,高职电气自动化课程教学中,侧重学生技术水平提升的同时,应培养学生敬职敬业、踏实守纪的职业素养,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工匠精神,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得到全方面发展,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1 现阶段院校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多数电气自动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不再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视学生为课堂主体,侧重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但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侧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以目前的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来看,已经不能满足制造业与企业岗位对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的需求,其进程与社会发展不合拍。有一部分中职院校进行深入探究,但对于培养新时代具有工匠精神社会人才没有完善相关课程体系,在教学中没有渗透工匠精神,导致学生不平衡发展,与社会发展现代化进展不符。鉴于此,中职院校为迎合现代背景下社会对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的需求,应完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促使学生综合发展。我国作为世界上工业大国,制造业在国家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但我国制造业发展存在一定问题,缺乏核心技术与创新,究其根本,主要原因在于技术人才的工匠精神渗透不充分。我国目前处于发展阶段,对于各方面人才都有较大需求,且对高素质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因此,中职院校在教学中不只是侧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也应在教学、实践培养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的工匠精神,促使学生多方面发展,满足企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2 高职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的新方向
2.1 电气自动化教学和技术性研发密切结合
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让学生了解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操作之外,还应对电气自动化的技术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技术原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继续深入的学习。教师在教学前,应先将教学内容进行了解与研究,然后运用通俗的语言或者利用多媒体等形式教授给学生,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电气自动化的相关知识[2]。另外,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时,教师应发挥现代科技的巨大作用,并对学生讲解现代科技的优点,让学生认识到现代科技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性。
2.2 运用现代科技完善基础实验教学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机电信息类专业的重要技术之一,既然是一种技术,就必须要进行实验操作。由于学生之前没接触过机电实验,所以很多学生对仪器、器械的使用不是很了解,在操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失误甚至意外。因此,学校可以让教师制作一些仪器、器械使用的教学视频,在实验操作前发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直观的学习到仪器、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操作不当。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存在着教学内容多但教学课时少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更破坏了教师的教学进度。
为此,教师应该及时的与学校反映,而学校则应该加大课时,并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3 完善校企合作,实现“学徒制”教学
高职院校的教学离不开企业的配合与支持。校企联合培养期间,双方应多次探讨沟通,探究适合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高的策略方针,及时了解社会对电气自动化人才的需求,对教学课程以及实践进行创新完善。校企合作不光可以让学校了解社会人才需求动向,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实训场地,为培育“工匠精神”人才提供硬件保障,从而使学生近距离了解职业。对企业来说,合作可以满足自身对于自动化人才的需求,进而达到双方互赢互利。
2.4 建立科学的教学机制,遵循就业形势
依据就业形势,能够对当前电气自动化行业的就业环境与岗位面貌所有认知,由此建立的教学机制,则可以有效约束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与实践流程,同时也能够保障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成效能够符合就业的实际情形,因此建立起以就业形势为根据的教学机制是必要的。在进行模块化的过程中,既要保证每一个模块的独立性,同时还应使得模块之间具备一定的逻辑与联系性,在不同模块下规范不同的教学方式,同时也可以制定不同的细节目标,从而保障学生在专业能力、理论基础以及心理建设方面都能达到就业的高标准。
2.5 实行市场调研,确定教学改革方案
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之前,高校领导层应派专业的教师对市场进行反复的调查研究,在深入的调查研究之后再确定改革方案,从而保证改革的正确与成功。在调查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就业志向与企业的用人需求进行了解,从而为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在进行市场调研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各行各业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操作、安装、维修甚至于设计、管理工作的要求。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是必然的,这就需要学校提前做好准备,及时派专业的教师参与市场调查,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技术水平与理论知识能力制定改革方案,从而确保改革的成功,为学生将来的就业与工作做好坚实的技术与能力保障[3]。
2.6 更新教育理念,消除思想障碍
虽然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很大,但是在运用上仍然存在不小的阻力,其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未得到改变,现代教学理念与模式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但是大部分教师都不愿意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他们来说已经得心应手,且发挥着不错的教学作用,而且部分教师认为传统教学模式具有现代科技替代不了的优点,对现代科技的使用上还存在偏见,为此,学校应该及时对教师进行思想教育,介绍现代科技的优点,陈述传统教学方法的缺点,鼓励教师进行大胆的探索,还可以请计算机教师对电气自动化教师进行指导,使教师认识到运用现代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从而破除教师的思想障碍。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技术的发展下,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了当前改革的趋势,先进的电气自动化产品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对电气自动化人才的需求较高。因此,教师要定期去工厂进行参观与学习,然后将新的技术通过现代科技传授给学生,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更能促进学生的就业。先进的知识理论需要先进的设备来进行实验操作,因此,学校应加大对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专业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朝先,王宏霞.中国制造业发展与“中国制造2025”规划[J].经济研究参考,2018(31).
[2]张艳.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策略[J].经营与管理,2019(06):58.
[3]刘晓,石伟平.“机器换人”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发展策略[J].职教论坛,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