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康养产业PPP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张俊辉
[导读] 中国经济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为康养产业提供了广阔市场。加快建设康养产业的发展建设,首先要确保稳定的资金投入,PPP 模式具有社会融资的功能属性,可以有效结合政府财政和社会资金,实现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有效填补康养产业资金缺口。本文主要分析了四川省康养产业PPP模式问题,剖析相关瓶颈,最后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和建议。

四川成都西华大学管理学院  张俊辉   610039

摘要:中国经济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为康养产业提供了广阔市场。加快建设康养产业的发展建设,首先要确保稳定的资金投入,PPP 模式具有社会融资的功能属性,可以有效结合政府财政和社会资金,实现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有效填补康养产业资金缺口。本文主要分析了四川省康养产业PPP模式问题,剖析相关瓶颈,最后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康养产业;PPP模式;资产证券化
        引言
        康养产业蓝皮书《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7)》指出,中国康养产业的发展潜力十足,当前市场消费需求已经达到5万亿元以上,消费群体以老年人群和亚健康人群为主,以目前发展来看,到2030年,中国康养产业将达到22万亿元的市场规模[1]。近年来康养产业逐渐庞大,但由于各地方政府资金差异,大多数区域存在康养产业发展资金不足,康养服务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因此,以PPP模式来支持康养产业的发展成为解决康养产业发展资金问题的突破口。四川省作为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老龄人口占比髙居全国第二位,因此引入PPP模式将破解四川省康养产业发展相关难题。
        1.四川省康养产业PPP模式问题
        1.1康养服务供给结构不合理
        目前,四川省康养产业在供给方面无法满足老龄化的需求,而且在供给结构上也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为:首先是城乡差异比较明显,实际上农村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农村青年多外出务工,留守农村的多为老年人。因此,出现了大量空巢老人和残疾老人。其次,农村医疗设施不完善,许多老年人得不到更好的医疗、养生保障。此外,由于偏远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等问题,这些农村老人无法获得社会保障。最后,农村的信息流通没有城市快,康养、养老信息有很大的滞后性。反观城市,更易于获得大量康养服务,其中包括大量政府公益性康养服务。因此,四川省康养产业发展应考虑结构均衡问题,同时应该将康养产业同“三农”结合起来,使得产业发展造福更广大人民群众,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
        1.2PPP模式重视程度不够
        在康养产业投资方面,四川省各市各区域对于PPP模式重视程度参差不齐,由于PPP模式的特性,决定了政府及投资者的投资回报周期过长,同时导致康养产业发展和康养服务具有延迟性。因此在PPP模式下,很多企业不愿将自有资金投向康养产业,认为其是一个长期的投资项目,使得康养产业难以在PPP模式下向前发展。实际操作情况中,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地考虑自身的政绩和利益,追求PPP项目建设的短期效益和显性成果,政府的短期行为会带来严重缓慢效果,无法提供持续的康养服务及康养产业发展支持。因此四川省各市政府应当提高对PPP模式的重视程度,从长远角度规划四川省各区域康养产业发展,使得康养产业发展持续发力。
        1.3PPP融资机制不完善
        PPP融资机制的不完善,造成康养产业各级产业链资金短缺。四川省有关PPP项目企业的资金支持尚处于摸索阶段,优惠政策连续性不高,相关政策难以落地,PPP融资门槛较高。相关数据显示,民政部、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开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金融支持工作的意见》(2015年)提出五年融资1000亿元的目标。


但截至2018年数据,国家开发银行在社会养老行业的投融资规模仅为140亿元。这些数据表明,社会资本对投资康养产业的积极性不高,即使有闲置的资金,大多企业也不愿将资金投向康养产业,这使得PPP模式难以发展。
        1.4各地区资金力量差异
        各地区资金力量差异使得PPP模式下的康养产业难以发展。四川省地处中国中西部地区,有些地区经济发展落后,而且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得地方政府和当地社会资金不富足。当发生自然灾害后,该地区的主要资金力量又会转向灾后重建事宜上,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康养产业资金流入也会相应减少。这些地区的民间资本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康养产业发展中,他们更倾向于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城市投入资金,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该地区康养产业发展资金流入不具有持续性、稳定性。因此,PPP模式下的康养产业难以在这些地区快速发展并取得成效。
        2.相关措施
        2.1康养产业PPP模式与资产证券化结合
        在康养产业PPP项目中,PPP模式最大难题是面临融资困境。多元化的融资方式为PPP模式提供了解决方案,其中主要包括项目贷款、银团贷款,融资租赁、委托贷款、夹层融资、资产证券化和PPP基金等方式[2]。四川省可以根据自身康养产业发展现状和基础选取合适的融资方式。依据目前四川省相关政策及相关文献资料,长期来看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成本低于其他方案。一是解决康养产业PPP项目投资期限长、资金周转慢、风险点多的问题。二是大大增强了康养产业PPP项目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量。三是康养产业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具有政府信用优势。
        2.2鼓励金融机构给予康养产业PPP项目企业支持
        一是政府鼓励金融机构向康养产业PPP项目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同时可约定贷款期限,尽量延长贷款期限,对于首次参加康养产业PPP项目企业政府对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给予税收补贴。二是支持金融机构以康养重点PPP项目为核心,围绕上下游企业提供预付代付、贸易融资、存货融资、票据贴现等供应链金融服务,同时政府可对金融机构按照企业融资到手资金按比例进行奖励。三是鼓励金融机构依据项目重要性程度给予项目企业不同资金贷款。四是鼓励金融机构帮助项目企业在沪、深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发放债权,给予金融机构适宜比例奖励。
        2.3鼓励康养产业PPP项目融合多个产业
        康养产业PPP项目涉及行业众多,各个产业链企业项目间可以相互合作,最大力度发挥彼此项目的优势,达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效果。一是康养产业PPP项目可与乡村振兴相关产业互相融合,利用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振兴的福利政策,增加自身项目的资金流入,同时也使得康养产业的发展带来产业联动效应。二是康养产业PPP项目可以与当地医疗、医药、地产、小镇等开发项目进行深入合作,利用康养产业自身的特性,让双方彼此收益更大化。例如,在房地产项目中,可以引入康养地产项目、康养公寓项目等,使得康养产业PPP项目获得更多资金流入,解决发展难题。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四川省统计局四川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11.    
[2]孙汉康.浅析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资产证券化[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
作者简介:张俊辉(1997—)男,汉族,四川省雅安市,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与经济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