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张金洪 谭杰森
[导读] 如何解决农民增收影响到政局的稳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为9. 5%,但二元经济结构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仍然很突出。农村人口占了中国总人口的70%多,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不发达,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障碍,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之一。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市     张金洪 谭杰森    400020

摘要:如何解决农民增收影响到政局的稳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为9. 5%,但二元经济结构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仍然很突出。农村人口占了中国总人口的70%多,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不发达,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障碍,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之一。正确有效地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走出困境,实现长期稳定增长的关键。其中,农民收入增长是核心,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农村居民;现状;对策建议;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近年来我国农村出现了很多新变化、新问题,农民的收入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近年来农民收入的绝对量不断增长,但增长幅度不断下降,而且近年来通货膨胀的影响,农民的实际收入增长并不是很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的加大;农民内部收入出现了严重的失衡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由农业收入为主转向来源形式多样化等方面。农民收入增速下滑、城乡收入差距加大、农民收入严重失衡这些问题不但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农村市场的扩大,使农村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同时也制约着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这样会.阻碍我国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而影响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
        一、“三农”问题现状分析
        当前“三农”问题已经是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三农”问题也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因此正确有效的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走出困境,实现长期稳定增长的关键。其中,农民收入增长是核心,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对于增加我国农民收入,一是从农业、农村本身入手,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农业之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受到限制,是因为城市阶层在政治上具有过大的影响。农民虽然人数众多,但对于政策的影响力却很小,缺乏政治力量,由此就形成了农民人数众多而政治影响力微弱这种所谓“数量悖论”。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应该从政策和制度因素入手,通过政府政策和制度创新,来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占中国70%以上的农村人口富起来了,那么中国也会必然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强国梦。
        在我国,针对农户收入结构变动的问题,不少学者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其中,以黄宗智为代表的历史学派认为农户家庭在边际报酬十分低下的情况下仍会继续投入劳动,可能是因为农户家庭没有边际报酬概念或农户家庭受耕地规模制约,家庭劳动剩余过多且缺乏很好的就业机会,劳动的机会成本几乎为零的缘故。黄宗智还进一一步给出一 等式, 即农户收入=家庭农业收入+非农收入。林秀梅等分析了我国农民收入结构及收入增长状况,提出应根据农民收入的结构特点,调整收入结构,使农民的收入向着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二、对策建议
        (一)坚持土地承包制度长期不变的政策,保障农民基本收入水平
        土地是农民保障生活与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土地的福利性均分使农民具有比城市下岗职工更为有利的保障机制,农民不会轻易放弃土地这个最后的生活保障。然而,家庭经营制度的实行具有越来越大的交易成本。城市经济参与农业开发加快了家庭经营分化的进程,农产品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国农村将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民负担过重收入增长缓慢已经影响了家庭经营制度的稳定,造成了撂荒土地等现象。甚至出现流民化的苗头。我们应该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精简基层组织和人员,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应该积极推进农村新技术革命,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逐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发展优质、高效、高产农业。我们必须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挥我国农业比较优势,增加优势农产品的出口,提高农产品质,须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挥我国农业比较优势,增加优势农产品的出口,提高农产品质量,按照“绿箱政策”等国际惯例,增加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加反贫困和以工代赈.力度,力争将农民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二)发展教育产业,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教育资源的匮乏使得农村居民接受教育的机会远远低于城镇居民。农民改变身份与职业的主要途径是接受高等或中等教育,这是被城镇居民阶层接纳的基本条件。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的民工在城市中只能从事建筑业、饮食业、服务业等重体力劳动,倍受歧视,这是农民兼业化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提升,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文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农民的文化程度,是增加农民社会流动的前提条件。各级财政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转移支付,特别是要加大贫困地区的教育投资,积极发挥“希望工程”等社会力量的作用,改善农村教育设施条件,增强师资力量。切实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
        (三)加速城镇化进程是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
        以“离土不离乡”为特征的农村工业化模式缺乏城市应有的集聚效应,制约了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53%, 低于国际同等GDP的城镇化水平。在我国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接近一半的人在本乡内就业,2/3左右在本县内就业,外出农民主要转移地也是县城。我国目前纯农业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53.5%,大量非农业户蓄存于乡村增加了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复杂性,造成了农村公共产品负担的累退现象,影响了国家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力度,必须促进农村分工分业均衡状态的形成。乡镇企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制度绩效已经逐步降低,必须摈弃传统的农村工业化模式。城镇化将成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形式。要改革户籍制度,加快城镇化进程,发展劳务经济。
        (四)切实保护粮食播种面积,保护我国粮食安全
        我们应合理的配置耕地资源,改变我国耕地资源产权不清及流转不畅的现状以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水平提高;在转让制度中明确政府的实际主导地位、完善其可操作规范。此外, 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式经营的转变,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万晶,李茂,李雪,王晓容.智慧农业政策对地区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表现、机制与识别[J].农村实用技术,2020(12):10-12.
[2]程逸斐,曹正伟.都市农区农民收入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20,61(08):1649-16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