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 杨政琼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杨政琼
[导读] 教育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童话故事更有着天然的育人导向功能。善教者,无不善于利用故事。童话具有浓厚的幻想色彩,植根于现实生活,构筑了一个神奇的五彩斑斓的世界,动人的情节起伏跌宕,艺术形象鲜明,语言富有哲理,能叩开学生的心门,拨动学生的心弦。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玉龙中学 杨政琼  674100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童话故事更有着天然的育人导向功能。善教者,无不善于利用故事。童话具有浓厚的幻想色彩,植根于现实生活,构筑了一个神奇的五彩斑斓的世界,动人的情节起伏跌宕,艺术形象鲜明,语言富有哲理,能叩开学生的心门,拨动学生的心弦。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
        引言
 教师要关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并且为他们提供积极的引导,使得他们得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同时教师进行相应的德育学习,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良好的作用。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学生不仅仅要收获知识,更需要培养相关的能力。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参与效率,就需要对故事教学法的内涵进行深刻的拓展,与课本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使得运用成效得以体现出来。但是,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注意和改进,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相关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故事教学法意义
        首先,故事教学法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引入故事教学法,结合学生兴趣特点、教学内容,将知识点以故事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策略加以及时调整,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充分调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教师借助故事教学法的引入还可丰富教学方式,实现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的构建。最后,可深化学生知识理解。教师可借助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将学生日常生活同教学内容相连,加强生活实践、教学内容二者关联,还可有助于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形成深层次理解。
        二、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
        (一)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以提高故事教学法的运用效率
        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现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往往更多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价值,将更多的时间交还给学生,使得他们走上讲台。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故事,说出自己对于道德知识和法治知识的认知,建立起相关的知识网络,搭建及相应的知识框架,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效率。因此,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为学生提供走上讲台的机会,提供展示的环境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构建故事情境
        教师利用故事教学法展开教学活动时,构建教学情境为教师常用的一项教学方式之一,主要分为以下两种途径:其一为模拟故事情境。如以“我认识您了”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展开此节课教学时,便可模拟拜师的教学情境:教师可先将古时拜师的视频向学生播放,并向学生准备古代服装,让学生衣着古代服装模仿古时拜师的场景,在此教学情境中,除可帮助学生对传统文化加以了解外,还可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充分调动。其二为结合日常生活构建故事情境。如以“上学路上”教学内容为例,此节课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对于过马路时的安全法则、交通标志加以了解并掌握,引导学生形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深化学生安全意识。教材中针对此类交通标志的讲述过于枯燥,若教师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则难以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借助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吸引学生注意力,并结合学生日常生活设计故事,促使学生在故事中掌握知识。
        (三)清晰的道德观念,启迪纯朴心灵
        童话是学生乐于接受的艺术形式,它向学生传达着清晰明了的道德观念,启迪和滋养着学生的心灵。有的童话折射深刻哲理,引人深思;有的童话展现人性的至纯至真和人格的无穷力量……许多心理学家都曾分析过童话所具有的富含象征意义的主题,发现儿童理解这些象征意义虽然不能做到非常有意识,但对于学生形成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铸造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决心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把学生纯朴的心灵比作一张洁白的纸,那么童话是与之最为匹配的色彩,会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最美的印记。
        (四)无限的魔力想象,激发美感体验
        童话的最大特征是幻想。童话具备奇幻特征,儿童的想象力也充满魔力,有着无限遐想的空间。这些想象满足了学生的情感愿望,不受现实社会各种经验和知识的制约。正因为如此,童话在深入学生内心时会形成特定的内涵,充盈审美育人的功能。随后学生便内化美的形象,与童话产生精神共鸣。我们的周围到处有童话,美丽与丑陋的明显对比能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与渴望。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反差强烈的对比,引导学生在读与写、想与画中寻找体验,从而实现品德教育的渗透。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我们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故事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方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运用效果,得到了三四年级学生的一致好评。但是,对于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对于一些现状的改进仍然需要我们进行更为积极的努力,教师也更需要对故事教学法的内容和体裁进行相关的挖掘,对于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及时改进,对于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更多了解,才能更好地提高故事教学法的运用效率,从而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杨调调.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20(14):27-28.
[2]杨晓莉.试论故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名师在线,2020(11):20-21.
[3]倪汉丽.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0(11):24-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