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学校双语教学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土旦加
[导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并且不同的民族之间有着各自不同的语言、文化及风俗习惯。正是因为有这些不同,才使的我国的文化绚丽多彩。我国法律规定不限制各民族的发展,其都有个自发展的自由。为了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国家要求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双语教学,实现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青海省同仁市逸夫民族中学 土旦加    811300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并且不同的民族之间有着各自不同的语言、文化及风俗习惯。正是因为有这些不同,才使的我国的文化绚丽多彩。我国法律规定不限制各民族的发展,其都有个自发展的自由。为了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国家要求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双语教学,实现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其多元化教学对于少数民族的发展有非常有利的影响,依据现在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情况,主要针对我们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其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必要性及推行双语教学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母语;少数民族;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指的是在学习母语的同时用非母语学习部分或者全部非语言学科的一种教学方式,就我们国家来看,一直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都在各自发展,国家也丝毫没有强迫其进行语言统一,双语教学是指在允许去发展自己语言的同时,进行汉语的学习,这样可以实现各民族间的交流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情谊,同时还可以促进国家的发展。并且通过有效的交流使我们各民族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真正实现了56个民族是一家的说法。下文就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必要性及策略进行了研究。
        一、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必要性
        (一)民族语言平等理论要求
        语言平等是不同民族之间平等的关键,各个民族都要具备使用自身语言和文字的自由与权力。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才会对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实行全面的解放。在列宁、斯大林等马克思主义奋斗者的观念中,任何民族都是平等的,各个民族之间要对自身的知识、文化进行完全性的尊重。这些思想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要求所有民族都要具有接受本民族教育和文化的权利;每一名公民都要拥有本民族语言教育的学校。此外,我国领袖毛泽东等人同样认为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平等的。以上内容显示了马克思主义论点中,实现民族语言平等需要从教育、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来入手。
        (二)发扬和继承多元文化的要求
        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文化,也是民族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本民族语言对民族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双语的教学,是用作为汉语学习的基础实现地区的人民对文化的掌握及学习,实现民族之间的有效交流,民族之间更容易达成共识。做到对其文化的发扬以及实现继承多元文化的继承。正是因为我国民族语言多元化的特点,所以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的汉语文教学就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少数民族地区语言以本民族语言为主,由于地域的限制,大多数儿童在踏进校园之前主要以本民族语言交流为主,对汉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限,甚至有听不懂汉语的学生,这是民族地区汉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障碍。



        二、推行双语教学的重要策略
        (一)坚持先母语后汉原则
        语言和教育两者关系在狭义上是教育用语同智力。教育者主要是用于选择,对于促进受教育者的智力发展中具有难以估量的作用。在整体上,接受汉文较早,且汉语程较高,但是这种情况只在离内陆比较近的地方、城镇地区以及经济发展相对比较高的地区,广大农村和偏远牧区内几乎是处在汉语环境中的,人们交流使用的主要是民族语言。这些地区的儿童从小处于单一母语环境中,入校后,才会接触汉语。因此,学校教育中首要面临的问题就是解决教育语言和儿童语言习惯的脱节,也就是母语和汉语的关系。对此,只有坚持先母语后汉的原则才能解决该问题。先母语后汉的意思是先教授母语,然后教授汉语,从幼儿阶段开始为双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可以将汉语和在不同年级按照不同的比例设置相应的课程。
        (二)双语学习并重
        在双语教学的逐渐深入中,语言拼写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会造成学生在认识上的混淆。为了保证学生对汉语拼音的正确拼写和拼读,在三年级上学期可以在保持正常教学进度;为学生增加一些简单的汉语知识,重点针对双语教学两种拼音的异同进行区分讲解。双语并重是注音识字的保持,关键是学生了解一定的双语知识基础,随后实行对词汇量的进一步增强和扩大。主要教育途径是双语、汉语、拼音、解释等的结合方式,保证了儿童思想、语言文字的统一,实现对学生的知识难度的有效降低,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对汉语的学习速度,进一步提升其汉语水平,促进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
        (三)双语课堂的原则
        双语教学关键是要把这两种语言进行良好的衔接,以便提高双语教学的效率。若可以很好地进行衔接,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衔接不好就难以实现教学目的。对此,利用这一学习方法在研究和调查中要认真听取广大教师和学生意见。结合儿童年龄特点及不同阶段的特征,有效解决双语之间的衔接
        三、结语
        双语教学适应民族语言平等的理论要求,并且还可以实现发扬及继承多元文化的要求。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对与的各项发展都有巨大的作用,同时对于我国的统一也有非常有利的影响。由此可见,双语的教学对建设社会主义及国家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国家要加强双语教育的实施,合理的处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在教材中合理的进行课程的设置,尊重每一种语言的同时还要鼓励少数民族进行双语教学并且可以在语言教学中投入建设及人力,以促进双语教学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和思考[J].林玲.中国民族教育.2016(01)
[2]双语教育研究综述[J].杨玉莲,普华东智.教育.2016(02)
[3]消除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两种典型误解[J].巴战龙.中国民族教育.2016(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