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能力的提升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牛美艳
[导读]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使组内成员在课堂中主动对问题进行探讨,并在已有的基础上寻求最优的问题解决方案,从而使各自的发展需求得到满足。故而,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始终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灵活、科学、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改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能力的提升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长春市双阳区第一实验小学  牛美艳   130600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使组内成员在课堂中主动对问题进行探讨,并在已有的基础上寻求最优的问题解决方案,从而使各自的发展需求得到满足。故而,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始终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灵活、科学、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改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能力的提升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能力;提升策略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越来越强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在有效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逻辑思维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另外,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形成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充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靠在交流能力培养上。
        一、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能力的体现价值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学生们在数学学习做题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在小组内部寻求帮助有限解决。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和同学打交道,沟通交流,要听取别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显著提升。
        二、现状
        首先,小学数学课程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影响,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而忽略了对小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这是导致当代小学生交流能力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其次,延续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程,单一的教学手法与枯燥的教学氛围,都无法激发起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且传统教学理念中单向的教学传授方式,也对小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起不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最后,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仍然处于教学的中心位置,没有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要地位。降低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感,从而导致小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下降,沟通交流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教学培养。
        三、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丰富教学手法,创造进行师生交流的机会
        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而培养小学生交流能力的直接责任人,也是教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丰富自己在教学手法的同时,创造更多的师生交流机会。逐步引导小学生学会正确、高效的沟通交流方式,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有效培养小学生的交流能力。例如:在学习“年、月、日”这一课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教学的主导权归还给学生。先让学生进行对课本内容的阅读、自我讨论分析,随后向教师提出自己在课本中发现的、或者是思考到的知识点与观点。教师则需要多听学生的发言,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内容,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补充说明。增添师生之间进行教学交流互动的机会,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多开口、多讲话,从而有效培养小学生的交流能力。



        (二)依托重点、难点问题,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拓展数学语言,鼓励学生交流想法,使学生在交流中探讨学习技巧,在学习中升华学习素质。基于此,教师应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形式,不断发展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首先,教师应利用“合作探知”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精密分组。通过让学生讲述自己质疑的数学问题,不断发挥小组作用,使困惑学生的问题在小组交流中得到解决。例如,教师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就如何进位、退位展开探讨,通过让小组成员各抒己见,不断探索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教师应重视提升学生的学习地位。通过在知识讲解过程中给学生提供研究问题的机会,在提高学生专注力的同时,规范学生的数学思想,从而使学生在交流中理解数学重点、难点问题。
        (三)创设教学评价体系,触动学生交流数学知识
        教学评价是增进学生交流的重要途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交流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公平性、客观性的评价机制。通过体现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使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不断提高评价的质效性。通过利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不断引导和鼓励学生,从而使学生深入走进数学课堂,更好地锤炼自身的数学素质。
       (四)交流任务的明确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交流任务:1)计算中的交流,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交流,可以让学生交流每一步怎么算,怎么对位,为什么要这样对位,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等。2)解决问题的交流,就要求学生能够有根有据地思维,并把自己的观点清楚地表达出来,要说连贯的、合乎逻辑的话。如在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可以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要求的是什么问题,要知道哪些条件,哪一个条件已经知道,哪一个条件还不知道,要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也可以引导学生从条件入手,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再根据求出的问题和什么条件可以求出最后的问题等等,通过这样的语言训练来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并能清晰的、有条理的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3)动手操作的交流,要让学生手、脑、口并用,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操作过程。如长方形面积计算式的推导,要让学生边摆边说:沿长方形的长方向摆了几个面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沿长方形的宽方向摆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一共摆了多少个?我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4)书面交流。学生写一写自己学习数学的感受、收获,对某些解题方法的总结,还有哪些困惑等,具体内容由学生自行决定。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可与同小组成员进行探讨,完成后先在小组中进行交流,然后再作修改,再参加全班的交流。通过这些做法,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明确了交流任务,有话可说,学习数学的兴趣也高涨起来,数学交流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是促进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孙莉.关于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3):125.
[2]赵玲玲.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779-782.
[3]付仕国.小组合作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分析[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840-8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