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论语》中的孝道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王金凤
[导读] 儒家经典代表作品《论语》内容涉及到很多方面,当下社会各个行业也都在借鉴论语中的重要思想。孝道是中华传统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论语》中就有关于孝道的理论,并且对中国的文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论语》中的孝道是由孔子以及弟子提出的,孝道中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本文作者深入分析了《论语》中的孝道思想,希望能够为当下社会文化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中国共产党资中县委员会党校  王金凤   641200

摘要:儒家经典代表作品《论语》内容涉及到很多方面,当下社会各个行业也都在借鉴论语中的重要思想。孝道是中华传统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论语》中就有关于孝道的理论,并且对中国的文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论语》中的孝道是由孔子以及弟子提出的,孝道中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本文作者深入分析了《论语》中的孝道思想,希望能够为当下社会文化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论语;孝道;探究
        一、《论语》中包含的孝道内容
        (一)赡养父母要恭敬不韪
        对于子女而言,赡养父母是最基本的义务。孔子认为如果单从物质层面赡养双亲,照料双亲,其实是最低层次的孝道。论语中有记载,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另外在《论语?为政》中也有记载,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认为,如果只停留在物质表面上的养是远远不够的,不能称为孝道,对父母还要进行精神层面上的敬仰,这才是孝道的真谛。还有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何为孝顺,即顺着为孝。可见孔子认为不能违背父母的意愿就是孝道。在《论语?子路》中也有一段叶公与孔子的对话,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这段话主要是指叶公认为正直是实事求是,父亲偷羊,做儿子的检举也是一种正直的表现,但孔子却认为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这才是正直的表现。
        (二)做到不让父母担心
        在《论语?为政》中记载,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孔子认为父母对子女,只能为他们的身体健康担忧,但是作为子女,不能让父母担心自己,这就是孝顺。在《孝经开宗名义》中也指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孔子认为,儿女的生命是父母给的,也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做儿女的应当爱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在《论语?里仁》中也讲过,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可见,孔子也提倡父母在世时,做子女的不能去远方。如果一定要去远方,那么要有明确的目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孔子的不远游的思想其实已经不适合当代社会的发展了,但是游必有方其实仍然是受用的。当下社会,每人都有便捷的通讯条件,不管儿女身在何方,都应当及时和父母进行电话沟通,汇报自己的情况,有空经常回家看看,这才是最大的孝道。
        (三)能够子承父志
        《中庸》中曾说到,“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所谓孝者,应当承继先人的意志,完成先人没有完成的事业。这一点在论语中也有体现,在《论语?学而》中提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由此可见,孔子认为作为子女,不但要赡养父母,还应当弘扬父亲的志向,父亲在世时,应当以父母的志向引导自己,父母过世时,子女应当发扬父母的志向。在《论语?子张》中,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在孔子看来,孟庄子对父母的孝顺一般人也可以做到,但是最可贵的地方在于他在职期间留用了父亲的臣子,这样也体现了他对父母的缅怀之情。
        二、《论语》中孝道的积极意义
        (一)能够培育一个人的良好思想道德
        在《论语》中,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本句话的意思主要是指孔子说:“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顺,出外要敬爱师长,说话要谨慎,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爱相处,亲近那些具有仁爱之心的人。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剩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由此可见,孔子将孝道作为了一个人人品的第一位,如果一个人对父母都不孝顺,那么他的品行也不会让别人尊重。从小就接受良好教育的学生,如果能够在孝道的基础上与人和谐相处,那么人品才能被称为端正。
        (二)能够帮助国家长治久安
        孔子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也是政治家,他的很多思想在教育界受到广泛关注,并且在政治界也受到推崇。比如在《论语》中,他提出了孝道是为统治者服务的观点。当然,也有人会问他为什么不从政。孔子说从政不一定是要当官,做到孝道也是从政的一种方式。他认为如果自己行使孝道的方式影响到政治中去,那也是在从政。由此可见,孔子已经将个人的孝道与国家的政治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由此认为,一个人如果长期遵循孝道,那么心里就会变得更加顺从,不会出现犯上作乱的行为。
        (三)论语中的孝道对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当下中国在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高,很多西方文化也开始走进中国,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传统道德越来越模糊。子女不行孝道的事件屡见不鲜。由此可见,对当下的公民进行孝道教育有着重要意义。传统孝道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以家庭为根本的亲情观念方面有相通之处。重温孝道有助于社会更加和睦。我们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唤醒人们对孝道的紧迫感;应当让人们对父母精神状态进行关注,使父母身体健康,心理更健康,安度晚年。使社会各行业稳定发展无后顾之忧。
        结论
        《论语》中的孝道也是整个儒家孝道的主要思想来源,在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中,一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言行和思想。孔子在论语中通过不同角度详细说出了孝顺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孝道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构成,也是能够让人敬仰的主要价值观,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做一个孝顺之人。
参考文献:
[1]李镭. 《论语》中的孝道思想及其时代价值探讨[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9, 720(06):74-76.
[2]刘晓会. 《论语》中的孝道[J].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2019, 000(002):10-11.
[3]魏伊晴. 读《论语》 悟孝道[J].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1):54-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