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如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林瑞碧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林瑞碧
[导读] 科学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可以为学生解答生活重的一些疑虑,增强学生的常识知识。作为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科,初中科学涉及基础的化学、物理、地理、生物、天文等方面的知识,是高中分科选择的基础,乃至对后期大学等更高层次的学习都有重要的影响。初中科学的教育意义和功能非常重要,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浙江省苍南县马站镇第一中学  林瑞碧

摘要:科学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可以为学生解答生活重的一些疑虑,增强学生的常识知识。作为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科,初中科学涉及基础的化学、物理、地理、生物、天文等方面的知识,是高中分科选择的基础,乃至对后期大学等更高层次的学习都有重要的影响。初中科学的教育意义和功能非常重要,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高效的科学课堂,一直是教师们不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比较差,而合理应用各种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科学知识,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有显著的效果,也为后期的学习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科学;核心素养;发展途径
        引言
        对初中学生来说,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其内容广而复杂,学习任务重。因此指导与促成学生进行有效科学的学习是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初中科学教学如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做论述,详情如下。
        1问题提出
        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学习兴趣等,尤其是他们对科学学习的认识态度与方法。目前很多初中生普遍感觉自己学习科学有一定难度,比较吃力,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1)学习动力不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学生不再像以前一样认为只有认真读书,上大学才会有工作,有饭吃,有的学生会认为父母没有文化照样挣大钱,所以很难有较大的学习动力。(2)缺乏兴趣,初中科学是一门比较综合的课程,知识面广而复杂,难记忆,对部分懒惰的学生而言就不知如何应付。(3)缺少自信,部分学生会因为几次的成绩落后,心理压力较大,逐渐丧失学习信心。(4)学习自制能力差,意志力薄弱,对于学习时而激情澎湃,劲头十足;时而情绪低落,驻足徘徊,前功尽弃。(5)网络诱惑,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产品对学生的影响较大,部分学生沉迷网络,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厌倦学习。(6)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采用了一些不适合他们学习的教学方法等。遵循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一切教育工作者都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宗旨,初中科学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和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科学学习才能落到实处,需要寻求相应的对策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2初中科学教学如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措施
        2.1分析教学环境及学生情况
        首先,分析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指在实施课堂教学时需要的基础内容和必备条件。在开展初中科学教学时,要有完善的微课硬件支持,而且家长的教育态度和知识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影响到微课的实施水平。所以,在设计微课内容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教学环境因素,结合教学环境设计相应的微课。其次,分析学生情况。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和学习的主体,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进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应用微课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微课。例如,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世界有较强的探索欲望,但受到认知水平和经验的限制无法进行深度探究活动,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探究性微课,让学生有机会深度探索科学知识。因为学生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划分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获得发展。最后,明确教学目标。只有教学目标明确,才能确保找准教学方向。因此,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应用微课时,要遵循以下原则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1.以学生为本;2.依据课标,遵循课本;3.三维目标并重。


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出他们的潜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升。
        2.2创立错题资源库
        (1)单元归类:整理错题不是错题的罗列,最重要的是要写清楚所考的知识点以及错误的原因,或者是做这道题所用到的方法。教师每上完一章,根据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情况,对易错点,重难点的错题进行分类,因为每个班的学情都不一样,笔者发动全年级科学组的老师,对自己班级的学生错题进行了整理,然后汇总,得到比较全面的错题数据,为错题库的建立提供素材。进行一般采取基础题70%,提高题20%,拓展题10%。(2)专题归类:科学课程是四门综合的学科,主要包括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六册有很多的专题,比如电学、力学、光学等,将相关的知识点的错题进行分类归纳,做成一个专题,通过对同一个知识点不同题型的变式练习,既有利于从根源上帮助学生去理解、记忆、掌握,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2.3用问题增强质疑意识
       科学始于观察,然而并不是所有人观察到苹果落地就能猜测万有引力,故科学真正始于问题,问题牵引思维有进一步的发现,而此进一步的发现能够引发强烈的好奇心,成为科学进步的原动力,继而招致进一步的问题。如奥斯特通过实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这一真理的问世之后引起了另外一个伟人———法拉第的进一步思考:电能生磁,那么磁是否也能生电?质疑精神是科学精神中最为初级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需要千方百计给学生创设质疑的时间和勇气,甚至可以在教材的阅读过程中创设给学生质疑的机会,例如九上科学课本30页有这样一段文字“金属铝的表面容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这层保护膜能够阻止金属铝继续在空气被进一步氧化。但是酸性和碱性物质会破坏铝的氧化膜,进而腐蚀铝。故不能用铝制容器来盛放酸性或碱性物质。”看似一段极其普通的文字,教师若能围绕其知识点向学生发问也会是一次很好地给予学生质疑的材料:铁也会生锈,然后在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那为什么铁的氧化膜保护不了里面的铁呢?酸的性质中有一条是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碱的性质里提到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那为什么氧化铝既能和酸性物质破坏又能被碱性物质反应呢?只有当这些深层次的知识点被学生自己挖掘出来的时候,学生的能力才在不断的增长。
        2.4开展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开展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是科学教育的本质要求。科学探究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水平,还能发展学生的假设、直觉和创造能力,这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例如,在磁生电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电能产生磁,那么,磁能否产生电?(2)介绍科学史:法拉第等坚信“电”和“磁”是统一的,开始了艰辛的实验探索。(3)设置情境(手摇手电筒)等。(4)探究:磁如何“生”电。①需要哪些器材?如何设计实验装置?②如何进行实验: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用表格形式呈现出来。③分析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电磁感应现象。
        结语
        总之,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之路漫长,还有很多方法值得我们去发现和创造,寻求改变,与时俱进,学会坚持,办法总比困难多,保持一颗探索的心,方能有量到质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戴琼林.学生课堂回答问题心理分析及其思考[J].山东教育,2009(1).
[2]佘自强.科学课程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胡卫平.科学思维培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