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探讨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黄瑾红
[导读] 本文主要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探讨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的意义,其次从培养学生学习动力、突破教学难点、强化教学互动环节、注重个性化教学引导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学课堂构建的措施,从而全方位凸显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的价值,构建完整的数学课堂教学体系,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樟城小学 黄瑾红  350700

【摘要】本文主要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探讨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的意义,其次从培养学生学习动力、突破教学难点、强化教学互动环节、注重个性化教学引导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学课堂构建的措施,从而全方位凸显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的价值,构建完整的数学课堂教学体系,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小学数学;教学措施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产生给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创新提供便捷条件,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合在数学教学中,可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在之前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仅仅关注知识讲解,学生被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难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处于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当作教学辅助手段,全方位给学生展现抽象的知识,加深学生理解以及记忆,培养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便于学生全面发展。
        一、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的意义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产生深远的意义:第一个层面是便于烘托愉快的学习气氛,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造成学生理解难度大,学习气氛相对压抑,难以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1】。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进行数学教学活动,能够利用生动的图片以及视频激发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由此学生感悟到数学学习的欢乐,进一步丰富学生知识面。第二个层面是便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数学教师巧妙地给学生融合抽象的知识以及先进技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为数学知识点是相对繁琐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呈现知识点内涵,带领学生进行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这样学生属于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中自主构建知识系统,潜移默化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学课堂构建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学习动力。数学课堂实践中,教师应全方位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由此促使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教师还需立足于学生的成长特征,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加入学习活动,若仅仅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无疑会降低教学质量【2】。因此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学习动力,学生自主自发的研究知识本质,巧妙地给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情境,把抽象的知识点进行具象化处理,从根源上增强学生学习热情。比如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呈现多样化的钟表形式,吸引学生专注力,触动学生心灵,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活动。
        (二)突破教学难点。即便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内容是比较基础的,可是站在小学生的视角下依旧存在,就高难度的数学知识。所以重点与难点的突破是教师应重点思考的,怎样对于重点与难点知识进行突破,强化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目标【3】。


比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过程中,三维空间中的图形旋转是相对抽象的,小学生具备的思维缺少立体化特征,可以说学生缺乏视觉空间感,因此教师可巧妙地对图形变化进行转变,以简练的图形为基础,带领学生深入的探索图形的世界。组织学生把正方形的一条边当作中轴线进行轴对称图形的绘制,学生可以轻松地进行学习任务,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对称轴旋转,因为圆柱体属于立体图形,所以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图形旋转的动画过程,加深学生对图形旋转的认知。随之给学生介绍生活中的皮球和松树等物体,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探索平面图形的变化规律,和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先进信息技术给有效的教学活动提供条件。
        (三)强化教学互动环节。先进现代技术运用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的营造良好的互动模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感悟,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学习中,教师给学生出示相关图片,即用篱笆围成长方形与用篱笆围成正方形,给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图片中的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哪一个图形需求的篱笆总长度是最大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创造积极的问题情境。在学生纷纷发言之后,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带领学生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分解,分别研究正方形与长方形制作需要多长的篱笆,鼓励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对于回答问题主动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回答问题胆怯的学生进行鼓励,促进数学课堂中的互动环节,巧妙地帮助学生消除学习障碍,充分的在学生与就是面前表述自身建议,在加深学生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个性化教学引导。小学生因为身心成长具备差异性,那么教师在教学引导中应体现个性化教学的特征。如果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强,教师应透彻地带领学生研究问题本质,如果学生学习能力不佳,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循序渐进地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利用现代技术给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条件,比如设计微课视频,以短小的时间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4】,学生初步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思考自身存在的疑问和不理解的地方,这样在相关的学习软件中反馈学习情况,教师针对性的指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更好地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条件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师应树立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对现有的教学内容优化与整合。立足于学生身心成长需求,研究数学教学创新的关键点,借助有效的手段加强学生对知识掌握,如培养学生学习动力、突破教学难点、强化教学互动环节、注重个性化教学引导等,凸显数学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黄贵生.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辅助运用小议[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19.
【2】赵妍.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 003(003):216-216.
【3】高丽娟. 借助信息技术改变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基本策略探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9, v.16(10):173.
【4】刘悦红.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融合探究[J]. 辽宁教育, 2019, 000(005):60-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