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 郭懿
摘要:随着美术教育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了进来,而对于美术教育现状的分析和未来的探索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课题之一。我们要结合社会现实,关注当下教育状态,重点讨论美术教育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美术教育;问题;未来发展
一、美教背景和历史情况
有很多人都会思考,学习、教授美术教育究竟能干什么?美术教育,虽然并非一定要直接地改变什么,但是却能够促使改变这个世界的人之间产生一种内驱动力。从而,让他们去改变这个世界。
在明代以前,中国历史上有着两个重要的美术教育机构——鸿都门学与宋代翰林图画院。一个是中国最早的文艺专科学校,一个是最早的皇家美术学院。由此,中国传统艺术和教育文化学的大门才慢慢地打开。然而,美术教育要想真正地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还要从近代以来的师范教育诞生之后开始算起。1906年,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正式开设"图画手工科"后,美术师范学科才逐渐在我国开设起来,中国最早的大学师范美术教育体系才逐渐形成。人类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由一开始的低水平综合性技能,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在古人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才逐步建立起了科学的教育体系。美术教育这门学科也是来自这样的发展历史。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接触美术,学习美术并且深入了解美术。但是当今社会美术教育的发展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将其总结成两方面的问题。
1.教学模式
现在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十分单一,未能很好的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美术课教师的能力也有待提高。而教学模式的多面化、教师能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都会决定一个学生对于一门课程的兴趣程度。“儿童教育心理学表明:1至4年级学生的绘画处于意象期,他们作画无拘无束,下笔果断,是兴趣最浓烈的时期。到5至6年级的学生知识面渐宽,观察力和鉴赏力都逐步提高,在绘画心理上进入写实期,以往那种果断自信变成了频繁涂改和犹豫不定,往往对自己的画产生不满意的情绪。"[ 陈广春 浅谈小学高年级美术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A),2013,(11):63-64]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然过程。所以,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教师的能力与教学模式对引起学生兴趣是十分关键的。
2.发展
美术教育的发展不平衡,效率低下。这体现在思想发展的不平衡和教育教材的不平衡。在许多人眼里,高考就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家长和老师也在为了孩子高考的每一门科目而日夜奋斗。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凡是和考试相关的科目相对来说更受到人们的重视。美术教育与考试无关,所以美术学习不受到重视成为了现在中小学的一个普遍状况。据我的学习经历了解到,美术成绩,对学生的评优、升学甚至就业只有微乎毫微的影响,甚至于都没有决定性意义,所以学生和家长完全不在意美术成绩。随着现在社会水平的提高,我们开始提倡"美誉"教育,但大多数学校并没有落实,他们不管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如何,对学生的美术成绩给到的只是一种直觉的给予。说到底,也可能是启蒙阶段没有受到美术教育的影响,教师没有推进有效的美术教育,没有促进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发展。
而美术教育教材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一直以来也都是一个问题。我国中小学美术课的内容十分丰富,“教材内容涵盖了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美术门类,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操作,这就导致了美术课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美术课中与人文知识相关联的其他方面知识内涵含量丰富,相对于学生认知水平就显得深刻。但就教材而言,期望在教材中充分地体现出所学知识点的结构框架,教材就不再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教材虽然具有内在脉络,但容量和教学时间限制却导致了在实际教学中课程之间沟通的不足。"[ 秦华 对中小学美术教材编写中认知规律的探究[J].美誉学刊,2015,(6):95-96]这些都是教材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如何对教材进行更新发展,变得更加适应阶段的学生,是我们当下应该考虑的问题。
三、未来的发展
面对这些,我们可以了解到美术教育未来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我认为,开展美术教育,应当从小学开始着重培养,为他们的美术教育观念打下基础。目前,随着网络、多媒体和AI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用图像传播信息。图像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对于这些视觉形象就有学者提出视觉文化这一概念。这也应当归于美术教育所要关注的对象之一。例如课件的制作,是否紧跟最新的潮流,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视觉软件的熟练程度,是否能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等等。“我国传统文化已经从一种以语言为主导的感性主义识读形式,转变成一种以形象、图像、影响力和虚拟视觉等为核心的理性主义识读形式。"[ 尹少淳 美术教育学新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美术虽然作为一个学科,它的内涵却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
随着教育竞争压力的加强,课外培训班似乎受到了家长们的青睐,他们更倾向于让孩子拥有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课外的培训班对于教师来说活动性较强,相对于课堂比较自由,对学生的能力有较强的针对性。它主要是为了面向对美术学科具有浓厚兴趣的年轻学生设计和开展的,补充了传统课堂教育美术知识和教育的不足,使得学生在掌握之后,形成对于与美术及其相关事物各个方面的感知、联想、想象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其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甚至更多的是一种个性品格的培养
结语:
美术教育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待我们发现和解决。美术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共同努力,让全社会注意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以平等的眼光和正确思想观念对待美术学科的学习,使美术教育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与时代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广春 浅谈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A),2013,(11):63-64.
[2]秦华 对中小学美术教材编写中认知规律的探究[J].美誉学刊,2015,(6):95-96
[3]尹少淳 美术教育学新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