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放射源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 邓子为、肖雯文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邓子为、肖雯文
[导读] 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源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由于放射源不当操作而造成辐射伤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公共安全。本文介绍了放射源安全管理的意义和现状,分析了放射源使用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预防措施和加强放射源管理的建议,以确保放射源管理得到保护。

四川成都佳诚油气管道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邓子为、肖雯文    610213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源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由于放射源不当操作而造成辐射伤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公共安全。本文介绍了放射源安全管理的意义和现状,分析了放射源使用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预防措施和加强放射源管理的建议,以确保放射源管理得到保护。
关键词:放射源;安全管理;应对措施
        1.前言
        放射源的管理是安全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核工业的创新发展中,放射源技术的应用在各个领域非常普遍。在医学上可用于医学诊断;在农业上可用于辐照育种、改良品质、杀菌保鲜;工业上可用于资源勘探、工业探伤等。
        在我国,放射源管理中存在许多安全漏洞,放射源不受控制事件时有发生。我们有必要对我国放射源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目前的主要问题,并确定科学上的步骤,改善当前放射源的管理。
        2.放射源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
        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有成千上万的用户。即使大多数放射源是安全的,但由于管理不当,也会时不时发生放射事故。一些旧单位放射性记录的原始文件不完整,实际数量与账目不符;有的单位放射源没有集中管理,随意地存放,最终导致放射源丢失、被盗;更有甚者直接掩埋或处置。例如,2014年5月7日,天津宏迪检测公司4名工作人员在放射源操作和储存过程中违反相关规定,造成铱-192丢失,公安局对4名涉案人员进行依法刑事拘留。2016年9月22日,大庆钻探测井公司在施工和运输过程中丢失了含有放射性同位素(V类)的集装箱,虽然低风险放射源,但长期暴露会对人体造成损害。这些放射源丢失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严重的恐慌,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探索放射源安全管理的对策,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放射源安全管理的新思考
        3.1遵守相关法规
        用源单位在放射源的使用、运输、贮存、回收和处置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和辐射装置安全防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3.2建立完善制度
        为加强放射安全防护管理,用源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例如《射线检测安全操作规程》、《放射源贮存安全技术规范》和《放射性标准管理程序》等制度。
        3.3建立培训制度
        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定期接受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
        3.4实行放射源许可
        放射源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领《辐射安全许可证》,放射源必须在辐射安全许可证的范围内使用。



        3.5建立放射源储存制度
        (1)放射源使用单位对放射源贮存库选址,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2)健全辐射安全与防护的相关管理制度(如登记、领用归还、保管、定期检查、安全保卫、出入库管理等),明确职责;
        (3)配备相应的监测和防护设备,对贮存场所按有关规定进行防护监测,出入口处设置明显的标志和安全告知牌,安装监视系统、报警系统等;
        (4)放射源新购入库和退役出库时,用源方和供源方要交接验收并签字确认;
        (5)储存放射源的铅箱要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外表面须贴有明显的放射源标识;
        (6)使用过程中,放射源出入库时,要进行计量监测,办理交接手续,并由库房保管员做好出入库记录;
        (7)临时放射源库新建、改建、扩建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4.4使用管理
        (1)实行放射源使用的内部审批制。即:使用单位申请,各职能部门进行审查,企业安全总监审核,企业负责人审批。
        (2)放射源使用实行“三级责任令”,即:放射源到达现场前,由企业负责人和现场负责人、现场负责人和作业人员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令,并将负责人指定给指定人员,重点加强源头治理,确保重点环节、重点部位监控到位。
        (3)用源单位应指定专人管理使用放射源,在使用前进行放射源使用、防护、保管的安全培训和交底;
        (4)使用放射源时,必须遵循操作程序以确保附近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5)在现场使用放射源,操作人员不得少于2人,必须由专人负责,放射源不得离开专人视线;
        (6)进行放射源作业时,操作人员应穿戴专用防护用品(铅衣、铅眼镜、铅背心等)和个人剂量计;
        (7)每次操作前,操作员必须检查安全锁,联锁装置,输源管,驱动装置等,确保不会损坏;
        (8)作业结束后,必须用辐射剂量监测仪和环境检测仪进行监测,确定放射源收回射线装置和无射线泄漏后,方能携带射线装置离开现场。
        5.监测、评估、报告
        (1)直接参与放射工作的工作人员应监控个人剂量,并建立个人剂量记录和健康监测记录。如果个人剂量限制的结果异常,则应立即进行检查和调查。职业健康检查不合格或者辐射剂量超标的人员,应当立即停止从事辐射工作;
        (2)射线剂量报警仪应定期校验,个人剂量计每季度应定期进行监测;
        (3)对射线机附件进行检查和维护,至少每月对射线机性能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做好记录,建立设备维修档案。
        6.加强应急管理
        用源单位应制定《放射性突发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放射性事故处置方案》,定期开展辐射事故应急演练,并组织有针对性的放射性污染防治宣传培训教育。发生辐射事故时,使用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置程序,向用源单位应急管理部门报告,并同时报告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公安部门等相关部门,疏散无关人员,有人员受伤时,按相应应急预案实施救护。当辐射装置损坏时,应立即监测个人体表、衣物、防护用品及周围环境的放射性污染情况,及时回收所有放射性污染物,并隔离存放。
        四、结语
        近几年来,由于放射源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此类事故的再发,改变原有的放射源管理模式,建立新的管理模式,保证放射源管理的安全性,保证人民的安全和财产不受侵犯。
参考文献
[1]王伟健,申琳. 铱—192安全回收,4名责任人被刑拘。但担忧并未消除——追问南京丢失放射源(热点解读).人民日报,2014-5-12.
[2]周益帆.放射性物质容器在吉林松原丢失.央广网,2016-09-24.
作者信息:
邓子为(1991-),男,回族,重庆市荣昌区,研究方向:安全管理
肖雯文(1989-),女,汉,四川省资中县,研究方向:安全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