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开放政策下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李万芬
[导读] 在互联网+时代,免费开放政策下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当前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当然这也是人民意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表现,而当前的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充分结合当前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必然趋势,结合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发展瓶颈与问题分析,最后,提出免费开放政策下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问题对策,有利于国家未来的文化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国家实现精准服务,最大限度的服务与社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沙湾县文化馆 李万芬  832104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免费开放政策下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当前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当然这也是人民意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表现,而当前的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充分结合当前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必然趋势,结合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发展瓶颈与问题分析,最后,提出免费开放政策下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问题对策,有利于国家未来的文化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国家实现精准服务,最大限度的服务与社会大众,就能够让社会大众广泛参与到形式各异的文化活动之中。
关键词: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引言:在互联网+的宏观背景下,随着国家的数字化、信息化等技术的诞生,文化馆的社会职能与服务理念的内涵与外延正在不断的拓宽。在当前的环境下,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成为互联网+时代文化馆建设的未来方向,而这一点正好迎合社会大众对于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的各项要求,由此可见,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能够承载文化传承的功能,能够极大的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结合数字化的途径,就可以逐渐强化文化馆的建设,最终实现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的广覆盖。
        一、文化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
        (一)政策方面的优势
        政策方面的优势体现在,2020年,国家初步建设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服务体系,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需要与现代公共文明紧密结合,进一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全面、传输速度快、办公速度快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我国为了增强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水平,就需要突破传统的发展模式,面向社会大众,为社会大众提供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实现公共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二)地域方面的优势
        当前,随着国家与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地域方面的优势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的各项财政支出都出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的服务范围已经逐步覆盖全国的大中小城市,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服务的实践逐渐被广大的人民群众认可,从这一点上来说,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发展获得有利的条件,我们当前需要借助这一有利的形式,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



        (三)队伍方面的优势
        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工作者的能力与素养,是当前实现文化素养提升的关键路径,而当前我们需要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工作者能力的培养,那么最为关键的是就是制定文化人才的培养计划,而当前强化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结合不同区域的文化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结合当地的非物质文化工作的基础,就可以制定出符合地方特色的文化人才的培养计划,搜集并挖掘社区文化人才资源,在社区的文化活动中设立文化宣传队,将百姓群众中具有特长的人员招募进来,组成一支表演队,并对他们作以周期性的培训,安排了专业音乐或者误导教师对这些人员进行系统性的指导,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工作者的能力与素养。
        二、免费开放政策下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一)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
        先后建设了综合性文化体育运动广场、全民健身器材以及文化宣传中心,并结合每一个区域的不同特点,并在每一个社区中设立棋牌室、老年活动室、健身广场、文化公园,上述的这些设施为群众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而且在人本式的文化服务中,可以添加完善了农家书屋建设,购置图书光碟等文化产品,巩固了农村文化阵地,为文化惠民提供坚实的保障。在区内具备国家三级标准的文化馆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文化设施。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等的产品能够为群众提供周到的服务。
        (二)融入基本文化服务项目
        目前,文化馆并没有数字化、信息化的专业人才。从这一点上而言,当前有许多关于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专业的工作无法开展,因为这些工作涉及到极强的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需要以百姓的需求为第一需要,而当前这些公共的开放区域就成为百姓最喜闻乐见的场景,而当前文化活动也是全国性质的,因此,人本式的服务就是最为重要的,因为人本式的服务能够突出群众与百姓的核心地位,而当前的非物质文化的路径就是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因此我们需要重视的就是“人本”式的文化服务。具体可以采取社区与居民互动的教学模式具体就是借助语言、实物、文化产品等手段,搭建真实性较高的情景与氛围,最大程度提升群众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水平,从而激发群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互动的主观能动性。
        结语
        结合当地的优势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资源,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数字的交流与沟通中心,能够为社会大众学习文化精神提供有利的条件,为社会中各行各业提供了解文化馆的平台与窗口,就能够实现文化馆的资源池的建设,为当地居民以及外来旅游者学习当地的文化提供契机。我国全国各省市的文化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此可见,文化馆的数字化发展的水平出现了地区不平衡的问题,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结合国家规定的公平性的原则,当前需要将以科技与文化紧密结合,深入到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过程之中,不断增加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服务水平,尤其是技术对于免费开放政策下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贡献。
參考文献
[1]张帆. 免费开放政策下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的探索[J]. 参花(上), 2020, No.904(01):136-136.
[2]辜季艳, 邓晓红. 基于互联网+的庐陵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构建研究[J].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 No.510(05):197-198.
[3]李晓宏. 新时期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与管理的若干思考[J].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2020, 000(002):2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