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新闻业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实践与发展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李帅 、李浩、 杨志雯
[导读] 新闻业作为国际传播中信息交流的基础,在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现如今的网络传播环境,自身文化与“他者”文化之间的隔阂以及不平等的国际传播秩序,使得新闻业在推进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也遇到了重重困难。因此,新闻业应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在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互动中,努力推进跨文化传播更好地发展。

四川成都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李帅 、李浩、 杨志雯    610039

摘要:新闻业作为国际传播中信息交流的基础,在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现如今的网络传播环境,自身文化与“他者”文化之间的隔阂以及不平等的国际传播秩序,使得新闻业在推进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也遇到了重重困难。因此,新闻业应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在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互动中,努力推进跨文化传播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新闻业;跨文化传播;实践发展
        引言:近年来逆全球化浪潮突起,随着英国脱欧、美国大选等事件的发展,民族主义思潮的逐渐复兴,一股逆全球化的浪潮在国际社会中不断涌现。如何促进不同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与理解,以形成国际共识,实现全球治理变得日益重要。
        一、新闻业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一)新闻业作为文化展示的窗口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离不开对信息的获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国新闻报道和国际新闻报道已成为新闻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业的环境监测、提供信息等功能为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展现提供了窗口。浏览国际新闻也成为人们了解其他地区文化信息的重要方式。
       (二)新闻业提供文化交流的平台
        体系化的新闻业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平台。诸多新闻实践成为跨文化实践中重要的一部分。比如: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的《城市1对1》栏目通过邀请国内外城市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普通市民参与节目录制的方式,为不同文化的城市交流打造了一个直接沟通的平台。
        二、跨文化传播中新闻业面临的困境
       (一)错综复杂的互联网环境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们的信息获取与交流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新闻实践活动也越来越多地转移到了互联网中,互联网已成为跨文化传播中不可或缺的平台。然而现如今的互联网生态越发呈现出网络巴尔干化的趋势,即分裂出有各自利益的繁多群体,且群体之间的成负总是倾向于接受符合群体认知和群体利益的信息和新闻。有偏向性的新闻获取和接受,使得不同文化群体之间信息系统间隔进一步扩大,沟通与交流愈发困难。
       (二)高低语境的差异
        文化语境和背景不同所带来的文化隔阂是跨文化传播中难以避免的问题。在新闻的生产中,由于自身文化身份和报道对象文化身份的不同,在报道他国新闻时很可能难以还原其本身的内涵意义,并暗含着自身的立场和理解。此外,对国外新闻的编译以及受众对新闻的接受过程中都可能产生对于符码的误读现象。而在对外报道中,则可能因为意识形态价值观等文化差异而出现文化折扣,难以被国外受众接受。



        (三)国际传播秩序的不平等
        长期以来,“西强东弱”的国际传播秩序占据了主导地位,全球新闻业中霸权现象也同样存在。在国际新闻报道中,西方媒体长期占据着设置议题、设定框架的权力,第三世界的国家媒体在报道中难以有话语权。这种不平等的对话从根本上阻碍了跨文化传播所需要的真正的交流和理解。
        三、在实践中推进跨文化传播与发展
        (一)加强合作促进文化理解
        在国际新闻的报道和交流中,不同国家之间的媒体可以加强互助和合作,例如: 通过邀请外国记者报道本国事件以帮助国外受众理解等形式,减少文化折扣和文化隔阂。如人民日报开展的外国记者报道两会,以及与“一带一沿”沿线国家媒体合作共同报道“一带一路”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国外受众更好地了解中国。
        (二)转变话语打造共通意义空间
       共通的意义空间要求传播中双方对“ 交流内容”有共通的理解,以更好地实现交流的目的。现如今的国际传播中,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的话语框架差异,使得受众与传播者之间难以形成共通的意义空间。这就要求各国媒体在对外报道本国事物时尽可能地转变话语,用贴近目标受众的话语进行报道,以打造共通的意义空间,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三)推动建立国际传播新秩序
        媒介全球化带来的媒介集团垄断以及文化霸权,使得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群体无法反映他们的诉求,发出他们的声音。例如:在社交媒体领域,Facebook、 推特等西方传媒集团的垄断就是典型代表。要实现真正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就必须呼吁第三世界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推翻既有的国际传播旧秩序,建立国际传播新秩序。
        四、结束语
        尽管逆全球化的思潮涌现,但全球化的发展终究是大势所趋。在面对如今的风险社会,各国都难以在纷繁复杂的危机中独善其身。而新闻业理应承担起其本身就具有的弥合裂缝、促进共识的责任,努力增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互动与理解,推动跨文化传播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金会.跨文化传播下的文化融合与文化自觉[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02):101-103.
[2]车英,欧阳云玲.冲突与融合: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传播的主旋律[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4):570-576.
[3]孙伊然.逆全球化的根源与中国的应对选择[J].浙江学刊,2017(05):5-15+2.
[4]张志安,吴涛.互联网与中国新闻业的重构——以结构、生产、公共性为维度的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01):44-50.
[5]袁敬舒.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J].新闻研究导刊,2015,6(05):57+144.
作者简介:
李帅(1999-),男,汉族,四川省华蓥市,本科,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
李浩(1999-),男,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本科,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
杨志雯(1999-),男,汉族,四川省潼南市,本科,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