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阐述西方哲学信仰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蒋君洳1、 唐涛2 、吴林虹3、王梓泽4
[导读] 本文首先从西方哲学对人们理解别的行为、群体、组织、政府、时代上的意义简洁明了的阐述了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西方哲学。接着简要介绍了西方哲学的起源之一——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即经院哲学是如何出现的。除此之外,还重点讨论了西方哲学信仰和政治、教育之间的联系,进而讨论了西方哲学信仰对人的影响。

1西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3西华大学理学院  4西华大学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     蒋君洳1、 唐涛2 、吴林虹3、王梓泽4    610039

摘要:本文首先从西方哲学对人们理解别的行为、群体、组织、政府、时代上的意义简洁明了的阐述了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西方哲学。接着简要介绍了西方哲学的起源之一——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即经院哲学是如何出现的。除此之外,还重点讨论了西方哲学信仰和政治、教育之间的联系,进而讨论了西方哲学信仰对人的影响。
关键词:西方哲学 信仰 基督教
        一、引言
        自从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与批判性思维》后,我一些对西方哲学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人与个人、群体、国家之间会有什么样差异,产生差异的的原因又是什么?这些哲学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二、文献综述
       乔卞云的《信仰——神学人类学的理解》从人人为什么需要信仰、信仰榜样、圣经理解等方面具体说明了人类行为和信仰之间的关系。木思博的《论西方“教育”词源背后的哲学世界观》从西方“教育”词源的分析讨论了古希腊人、古罗马基督教、中世界基督教的世界观等等,并提出在教育基本理论的相关研究中应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李晓敏的《基于西方哲学传统对信仰危机与道德困境的反思》则阐述了西方哲学传统对于西方世界道德建立、发展和完善的影响。杨冯的《西方文化传统与教育探析》分析了西方哲学对于西方文化的发展脉络和西方教育之间的关系。
        三、本文观点及论证
        (一)为什么要了解西方哲学
        罗素曾经这样说过:“自从人类开始具备自由思考的能力,他们各个方面的行为都开始取决于他们脑中对世界、生命和生活的理解,比如他们怎么理解什么是善,什么又是恶。”这里面的“理解”在我看来就是所谓的哲学。
        有的时候我就会想,为什么身处于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国家,甚至同一个学校、工作单位的人之间的行为差距会很大,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为什么有的人把群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的前面,有的人却只追求个人利益?罗素的这段话让我豁然开朗——你最终的目的地是你在脑海中自己构建出来的。
        所以,如果想要了解到某个人和他的行为思想、某个时代和它的发展路线等等,就得要所信奉的生活哲学和世界观。
       (二)西方哲学信仰来源之一——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
        公元前6世纪在古希腊,基督教悄然产生,在经历过辉煌后,罗马帝国的崛起让它进入了暂时的低潮期。紧接着,被残酷打压的人民暗地里形成秘密派别,此时宗教成为了他们唯一的希望和心灵寄托。基督教崛起后还一步步成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工具,随后罗马帝国覆灭,西方哲学逐渐成为了神学体系下的一个分支。
        基督教在11世纪到14世纪进入了经院哲学时期。


5世纪到11世纪时期,西欧社会动荡不安、战乱不休。在此过程中,基督教令人惊讶地生存了下来,人们都坚定的认为“上帝”是高于一切的,这让宗教的整体地位远远大于皇室。随后因为科学的建立、逐步完善,国家的威严才得以提高。
        (三)西方哲学信仰与政治之间的联系
        毫无疑问,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国民政治信仰教育。
        例如我国在小学开设了思想政治课程;中学则是比较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等;高校则更为全面,细化教育内容,相继开展“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思想政治理论课。除此之外,各班还自动成立团委支部,在学校团委和各支部负责人的监管下,通过团组织活动,进一步地、系统性地学习思想政治。
        大多西方国家与中国相比,比较注重宗教信仰和政治两者之间的结合,以及思想政治的隐形渗透。宗教长期以来在西方国家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公民大都有十分坚定的且长时间的宗教信仰。西方国家将政治信仰与宗教信仰融合,使宗教越来越符合国家的需要,以此借助宗教信仰来进行政治信仰教育,引导公民把对上帝的虔诚与对国家的忠诚紧密联系在一起。此外,西方国家往往以国民教育、国家历史、国家地理、宗教课程等为主,以相关社会科学课程为辅,配套以日常化的渗透,使政治信仰教育在学校的整个教育过程中中穿插着各种课程。
        (四)西方哲学信仰与教育之间的联系
        西方哲学信仰教育相对来说比较完善。孩童时期则是家庭氛围的耳濡目染,比如祷告等等;青年时期则是学校的系统性教育;与此同时,节日、名人、教堂、社会的渲染和教育也会贯穿他们的一生。从小接受到的“要对上帝忠诚”的思想教育让他们越发看中自身宗教修养,进而越发对上帝忠诚,越发想要和上帝离得更进一步。西方某位哲学家这样认为:上帝在创造人类的时候,也在人的心里洒下了所谓宗教的种子,因此我们人类的本能里多少都有认识上帝的能力。除此之外,上帝还创造了其他万物来启示人们,让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认识他,了解他,靠近他。在某种意义上讲,神与人是分割不开的,他来自于人却又高于人,拥有人类所向往的一切高尚精神品质——博爱、善良、自由......
        人和神之间的契约关系则在约束着西方人民的日常生活,如同我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样教育着他们要敬爱生命、珍惜情感、敬畏自然等等。
        四、结论
        哲学信仰的不同会导致我们每个人对于事件、群体等的看法和行为上发生差异。由于其历史起源,西方哲学信仰的教育渗透在西方国家的各个方面:例如政治上,宗教信仰与之紧密相连,是国家之间有明显差异;教育上,家庭的耳濡目染,学校老师的言传身教都让西方人民从小就接受到了系统性的信仰教育,让人们在生活中处处都能对自身的信仰修养进行自我审视,久而久之,个人的行为差异也就体现出来了。
参考文献
[1]木思博.论西方“教育”词源背后的哲学世界观[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2):193-194.
[2]李晓敏.基于西方哲学传统对信仰危机与道德困境的反思——科拉科夫斯基现代性批判理论之维[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4):26-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