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常用课堂导入方法及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刘娅丽
[导读]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应用广泛性,而小学生思维具有直观形象为主的特点,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导入,往往能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有利于学生排除各种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

略阳县五龙洞镇金池院教学点  刘娅丽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应用广泛性,而小学生思维具有直观形象为主的特点,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导入,往往能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有利于学生排除各种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果能运用有效方式导入新课,那么整节课的教学将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直接导入法。直接导入是指教师在授课前向学生阐明学习目标和要求以及本节课对教学内容的安排,通过简单叙述、设问等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既起到组织教学的目的,又为后面的巩固练习留下了充足的时间。但直接导入有其局限性,也过于刻板、枯燥,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导入比较适合连续性教学中后续课的导入。
        2、设疑、悬念导入法。通过设疑让学生产生悬念,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知道为什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正所谓“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就是利用悬念拨动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心弦,此时学生的心理是在“愤”和“悱”的状态下,欲罢不能,渴望揭开谜底。但设疑时一定要注意问题设置要难易适中,过易,不能继续深入;过难,则无从下手。
        3、旧知导入法。当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紧密时,教师就可以以旧知识为基础发展深化,从而引出新的教学内容,形成正迁移。通常通过对旧知识进行复习、提问、练习等活动,对照新情境发现问题,明确学生任务。这样导入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识结构中,降低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易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但在导入时要精选复习提问的旧知识和精心编排习题,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还要提示或明确告诉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引导他们思考,从而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入新的学习。
        4、直观导入法。直观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实物、教具或幻灯片等演示,创造出有意义的语言情境,达到引起学生各种感官共同参与的目的,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进行有效地观察和思维,进而学习新的知识。实物、教具或投影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运用实物、教具或投影等,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关系,可以使他们获得较深的感受。导入时要注意实物、教具、幻灯片等的内容必须与教材有密切的联系,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恰当的提出问题,以指明学生观察中的思考方向,促进他们的思维,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



        5、故事导入法。在故事导入中,有的故事可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有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形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故事导入法给数学课增加了趣味性,帮助学生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但用这种方法导入时,要注意选择好故事,尤其要选择短小精悍的,有针对性的故事,不要为讲故事而讲故事,以免画蛇添足。
        6、经验导入法。经验导入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和提问等方式导入新课,通常在新内容与学生的有关经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时采用。这种导入方法,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但导入时要注意一定要选择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经验、体验或素材,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调动起所有学生的情绪。所选择的内容还要与新教学内容有关系 ,教师应在关键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司空见惯”的现象进行思考 。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应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贴切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在备课时,首先考虑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心理喜好,再去考虑教师怎么高效、简洁的导入。但无论哪种导入方式,在导入的过程中,都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导入的时间要适宜。一般来说,正常的课堂导入时间应控制在2到5分钟左右为宜。导入的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不可能是成功的课堂导入,因为如果导入时间过长,就会显得喧宾夺主,不仅会使课堂导入显得庸俗繁杂,而且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进程。如果导入的时间过短,又会使课堂导入显得苍白无力,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2、导入语言的简洁性。导入时的语言要力求简短,明了,切忌冗长拖沓,在导入时一定要合理取材,控制好时间,用简洁的语言力求做到恰到好处,适可而止,力避漫无边际,喧宾夺主 。
        3、导入的设计性。对于一堂课而言,导入是数学课堂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它往往有安定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把握学习目标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的作用。要实现自己这样的作用,导入的设计很重要,同样,教师在课堂上实施导入的设计也很重要。
        总而言之,一堂课的好坏,导入是关键,它直接关系到这堂课的成功与否。因为,引人入胜的一段课堂导入不仅是一堂课的起步环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数学教学中对新知识的导入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年龄特点和辅助教学工具,精心组织,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