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走进校园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刘晓娟 滕飞
[导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家长和老师的眼中为师者一定要讲讲讲,为生者必须要练练练。这样的传统教学已经经历了数百年,学生只是一个学习的机器,他们只有输入,但是输出的效率非常的差。有很多学生是左耳听右耳冒,更有甚者是在教师的“催眠曲”中安然的入睡,成为了当代的“觉主”。教师教的很累,学生听得更累。

黑龙江省富锦市第一中学 刘晓娟 滕飞  156100

摘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家长和老师的眼中为师者一定要讲讲讲,为生者必须要练练练。这样的传统教学已经经历了数百年,学生只是一个学习的机器,他们只有输入,但是输出的效率非常的差。有很多学生是左耳听右耳冒,更有甚者是在教师的“催眠曲”中安然的入睡,成为了当代的“觉主”。教师教的很累,学生听得更累。
关键词:课程改革 教学效率 课改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家长和老师的眼中为师者一定要讲讲讲,为生者必须要练练练。这样的传统教学已经经历了数百年,学生只是一个学习的机器,他们只有输入,但是输出的效率非常的差。有很多学生是左耳听右耳冒,更有甚者是在教师的“催眠曲”中安然的入睡,成为了当代的“觉主”。教师教的很累,学生听得更累,有的时候学生会忍不住的说:“老师别讲了,你歇会吧,累够呛!”这时候不要高兴,以为学生是真的心疼你了,而是他们觉得“太无聊了,别讲课了,让我的耳朵清静清静吧!”。这样的让人心寒的事情屡见不鲜,教师的辛勤付出在学生看来是一种负担,作为教师的我们真的万分无奈啊!
        而课改,即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国家推广已久的新的教学理论,它的优势在于让学生反客为主,让教师由原来的主体地位逐渐转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一些专家的宣传下,在课改的大浪潮下,很多的教师不是跟着改革而是望而却步。本应该是如此好的一个项目,为什么人们却如此的害怕尝试呢?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是教师的“不放心”在作祟。教师的责任心都是很重的,所以他们怕自己讲不到位,学生学得不到位,总怕学生吃不饱,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校在徐校长的任职期间请来了许多位专家进行讲座,关于课改的理论,实践和很多真实的案例,一个个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让我们学习到了很多,也见识到了很多别人成功的例子,吸取到了很多成功的经验,让我们少走了很多的弯路。但是真正的实践我们却仍然不敢尝试。


这时校长提出了一个我们从来都没有讲过的校本课授课类型---走班课。每个学科每个老师自己拟定一个授课的内容,由学年将各位教师的讲课题目和授课教师姓名打成列表分发给各个班级,班级的同学根据自己对于学科的喜好和内容的偏爱进行选择。这可难为了各位教师,因为大家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中有较多的人,谁的课人少心里也不会好受,所以大家都绞尽脑汁来备课。而我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了一门名为《西方节日与习俗》的课来讲解。因为我是年轻教师,有朝气有活力,所以很多的学生来听我讲的课。而这次我一反常态,没有选择自己来讲,而是课下布置了作业,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网络搜集材料,对于他们所知道和想了解的西方节日进行知识的整合。在我的心中他们能够搜集到的无非也就是“圣诞节”“狂欢节”“万圣节”之类的大家都知道的节日,形式也不过就是拿着稿件读一读他们搜集到的内容。可当真正这节课来临的时候,非常出乎我的意料,同学们所展示的内容不仅仅是这三个常见的节日,还有“复活节”“感恩节”还有我从未听说过的“胡里节”!形式上不是无聊的讲解而是一个个生动的图片,一段段贴切的视频,还有的同学找来了节日应该穿着的服装,更有的小组把他们演成了短剧!真的是让我眼前一亮,原来课还可以这么上,学生们下课后写了一份感想,他们说他们很喜欢这样的课,他们在课堂上学习了很多的西方文化知识,没想到英语可以如此的有趣,不仅可以锻炼到口语,还可以锻炼到他们其他的能力!他们很喜欢上我的课,并且希望学校今后能多开设这样的校本课程!  
        我看到了他们写的话深深的感受到了课改是多么大的力量,不仅可以使老师轻松的去教学,而且更好的是让学生完全的参与到了课程当中,做课堂的主人!教育部一直倡导让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一次我真正的体会到了课改的用意,希望学校的校本课程能够让全体教师更好的改变自己的授课方式,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乐学!
参考文献:
1.陈衍芹. 走进新课改 课堂更精彩[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 2010.
2.李一诺. 课改让我进步[J]. 青少年日记(小学版), 2014(11):21-21.
3.吴凤兰, 齐立尖. 课程改革中的惊喜与困惑[J]. 科教文汇, 2008(7):53-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