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研究 黄慧英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黄慧英
[导读] 音乐教学在小学的教学科目中虽不是主要学科,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其也逐渐成为了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相较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音乐教学不需要学生投入过多的脑力劳动,而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乐感、建立学生的艺术观。

浙江温州浙师大附属温州育英教育集团 黄慧英   325000

摘要:音乐教学在小学的教学科目中虽不是主要学科,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其也逐渐成为了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相较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音乐教学不需要学生投入过多的脑力劳动,而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乐感、建立学生的艺术观。在新课改要求中,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比较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学仍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很多小学生认为音乐课堂就是用来放松的,上课态度并不认真,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不高,导致合唱教学工作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如何提升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效果成为现阶段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做论述,详情如下。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路径
        引言
        新时代的我国推崇学生德智体美全民发展,其中音乐也是一个部分,音乐也是小学教育的课程之一,它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其中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是每个小学都会涉及到的一项教学内容,他除了培养学生的乐感之外还有着其他的作用,比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挖掘学生的潜力等等。
        1小学合唱教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是小学生的兴趣度不高。虽然小学音乐教师根据创新条件,为小学生构建了合唱教学课堂,但是很多音乐教师过渡要求合唱效果和歌唱技能,所以很难是现在教育教学中,小学生也很难进行理解和学习,同时也会大量的打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度。与此同时,在合唱教学中音乐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较少,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本没有真正和掌握合唱技巧和合唱方法,最终此现象音乐教师过分要求合唱质量和效果,而小学生过分的反复练习,最终也很难达到音乐教师的标准,久而久之,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会逐渐破灭,认为合唱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事情,对此失去练习和学习的兴趣度。其次是对合唱教学的认识不正确。在小学生的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属于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学校对音乐课堂的重视程度并不是非常高,使得小学音乐教师展开工作时遇到了较大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落实所有工作对于教学效率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这一情况导致教师并没有重视课纲要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对于合唱教学的重视程度并不是非常高。在合唱知识传授过程中,仅仅停留在初始阶段,对于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2.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
        2.1音乐教师应当通过合唱教学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往的合唱教学中音乐教师过于固化和传统,除了讲解枯燥的理论知识就是反复练习歌曲,最终导致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逐渐减弱,因此音乐教师要想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为小学生构建有效的合唱课堂,让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小学生也能主动学习和练习。音乐教师可以将合唱教学变得充满趣味性,因为小学生的本性就是好动、贪玩,如果能在玩中学、学中玩,那将会改变很多小学生对合唱的学习态度,从而能够积极的加入到合唱课堂中,与音乐教师一同学习和表演,而音乐教师也能充分的调动所有的小学生参与到其中,所以音乐教师要根据教材构建多元性教学方式。


例如:音乐教师在排练《小鸟,小鸟》这首合唱的时候,音乐教师就可以先让小学生欣赏歌曲,感知歌词和歌曲风格,然后再随着音乐律动一起动一动,充分的感知小鸟的快乐和自由,并且能根据歌词一同唱起来,这时音乐教师可以逐渐的讲一讲唱歌用的气息和音准问题,最后在小学生都兴致勃勃的时候,音乐教师将小学生分为四组,三组为唱歌组,每一组唱一段,在中间啊的时候一同演唱,而最后一组被分为“小鸟组”,他们在每一段啊的时候学小鸟叫加入其中,让整首合唱更加生动,通过这样有趣味性的合唱中可以有效的激发小学生的歌唱能力,循序渐进得到最终音乐教师想要的合唱效果,与此同时小学生也能沉静在合唱的快乐中,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和各个方面的能力。
        2.2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教师的师资水平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教师的师资水平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完成,首先是学校方面,学校投入一定的资金以及给与一定的待遇来吸引高素质的、专业的合唱型的合唱教师。一个好的教师是促进合唱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只有拥有专业的合唱教学老师,才能高效的发挥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其次,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任课老师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的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不能因为找到工作就放弃继续学习,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对于专业领域所出现的合唱教学知识或者相关的论文要及时的研究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从而更好的教授学生。
        2.3重视小学生身心发展变化
        一方面,小学生年龄一般处于7岁到12岁之间,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首先了解到这一阶段学生的生理特点。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声带和机能处于重要的发育阶段,还没有开始生理变声期。这一时期孩子的声带与其他器官相对柔弱,不够成熟,教师要能够加以正确引导,运用合理的发声技巧,保护好学生的发声器官。另一方面,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较为幼稚、不成熟,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以及技巧等方面认识不够,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区分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成熟程度,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安排。在教学方法上也要避免生搬硬套,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童声合唱教育的难度远远高于成人合唱教育,考验个人的协调能力以及与集体之间的合作能力。合唱过程中和声的分工容易引起学生心理上的主次之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做好引导工作,采用轮流尝试等方法,避免学生因此心理上受到伤害,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2.4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优化乐器教学
        小学传统音乐课堂教育中,教师往往只是单纯的开展歌曲演唱或鉴赏教学,多数学校因条件影响并没有为学生们准备各类乐器以供其学习。但是,在多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仅需借助多媒体工具便可完成乐器教学,因为多媒体技术拥有乐器模拟仿真功能,仅需下载相关音乐软件终端,便可在计算机中弹出乐器模拟器。音乐教师可凭借乐器模拟器为学生们讲述各类乐器弹奏发声原理,并未学生们示范如何正确弹奏乐器。这可以增长小学生群体对各类乐器学习和演奏的兴趣,使其练习运用这乐器进行乐曲演奏,选择自身喜爱的乐器加以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特长。如此一来,部分学生便可在未来应用实物乐器展开学习时拥有一定基础,明确自身兴趣,引导其真正选择自身擅长并喜爱的乐器演奏形式。
        结语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进步,美育已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教育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合唱作为一种综合性较强的音乐艺术形式,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地探索合唱教育的方法。童声合唱训练的方法有很多,文中所提有限,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将继续努力,探索合唱音乐教学的路径,为我国小学合唱教育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周忆华.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新课程导学(九年级下旬),2018,000(001):P.11-11.
[2]张海洋.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黄河之声,2018.
[3]蔺鹏.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初探[J].中华少年,2019(11):121-121.
[4]陈静.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17):215.
[5]孙菲.丰富体验,快乐歌唱——浅析小学中高年级歌唱教学难点突破的策略与方法[J].中国民族博览,2019(12):23-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