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屈天晨 张永卓
[导读]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计算机行业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其不仅为人们带来了便捷,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在计算机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及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加大,为此高校必须要加大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辽宁工业大学 屈天晨 张永卓   121000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计算机行业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其不仅为人们带来了便捷,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在计算机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及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加大,为此高校必须要加大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本文结合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分析,希望借此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针对各大高校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着的问题,许多的学者和专业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根据教育部所给出的建议,专家们一致认为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为按照IT行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实际需求,结合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情况按照不同的需求进行人才的培养。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期准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涵盖了两个方面,主要有应用型教学模式优化以及理论知识指导。其中在优化应用型教学培养模式时,可以借鉴企业职工的培养制度,在教学环节可以加入企业计算机工作人员的培养程序,以企业新入职的员工为例,进入企业后就需要对新员工进行一系列的基础性培训,并且在基础性培训结束后会安排企业中有丰富经验的老员工来带领新员工尽快的适应工作岗位,这些都可以被高校教师所借鉴采用。而在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分组等学习形式,由基础知识较为扎实的同学带领基础知识稍差一些的同学进行学习,不同小组间开展良性的比拼,互帮互助,从而在这种良性互动和竞争中实现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
        2.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期准备阶段,相关的学习人员自身已经具备了基础的计算机相关知识,缺乏的是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此种情况下,高校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将教学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方面,利用设计教学软件以及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网站的建设等,从而帮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更好的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而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设计和改革上主要可从以下2方面入手:
        1.专业课程的设计
        目前,各大高校在设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上都较为全面,几乎涵盖了多个方面,但不足之处则在于没有鲜明的特点。


学校虽然为学生开设了许多们教学课程,但是对于未来迈入社会走进工作岗位中一个职场人士自身所需要具备的专业的基本技能和核心能力,这些学生并未完全具备,甚至于在毕业工作之后在一段时间之内难以独立的承担工作中较为具体的工作内容,而这也正是因为高校在课程设置时未能很好的与企业实际的用人需要相结合。
        因此,为了可以更好的实现学生在校所学专业知识可以与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实际要求相符,高校在专业课的设计上可以从实际出发,以重实际应用宽基础作为专业课程的设计基础。计算机计算发展迅猛,变化万千,但不论其如何变化,最为基础的专业原理和相关的基础知识都是较为稳定的,因此计算机专业课在设计时刻安排较为稳定和成熟的教学内容。而需要加以改变,最需要与时俱进的就是计算机专业的部分必修课以及选修课,高校以及任课教师需要结合社会的实际发展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及时的对教学重点进行调整。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在选择某个模块或者某方向的课程进行学习时,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深入细致的学习相关的内容。
        2.实践教学改革及综合性课程建设
        为了更好的的培养出与企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应将学生日常的作业以及实际操作等都考察在内。针对每一项重要的专业技能都至少开设一门实践课程,加大对学生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力度。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开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活动中,必须紧跟当前时代发展的步伐,与企业实际发展需要相结合,将计算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作为核心,同时充分利用社会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大计算机相关人才的培养规模,全面提升学生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
        四、结论
        总的来说,按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可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划分为基础和强化两个阶段。基础阶段主要就是各大高校对学生在计算机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此阶段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专业基础和理论方面的教学工作中;而强化阶段则是与学生的自身条件,制定一套明确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制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参考文献:
[1]卿宇.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5):114-115.
[2]熊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应用探究[J].信息通信,2020(05):282-283.
[3]许波,李祥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0(01):117-120.
[4]曹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03):120-121.
[5]肖腾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4):106-107.
[6]张健,操晓峰,张继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16):185-188.
[7]王育坚,马楠,牛选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5(23):6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