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策略 邱克和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邱克和
[导读] 随着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幼儿的教育教学也在受到关注。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情境是渲染气氛、引发好奇、刺激思维的具体场景。教师要以幼儿为中心,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创设自由宽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幼儿带着自己的想法去看、去听、去感受,教师从旁耐心引导,及时鼓励。

浙江温州市瓯海区梧田飞霞幼儿园    邱克和 325000

摘要:随着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幼儿的教育教学也在受到关注。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情境是渲染气氛、引发好奇、刺激思维的具体场景。教师要以幼儿为中心,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创设自由宽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幼儿带着自己的想法去看、去听、去感受,教师从旁耐心引导,及时鼓励。良好的语言教育环境能有效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愿望和兴趣,使其成为活动的主体,让语言真正展现幼儿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本文主要对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策略做论述,详情如下。
关键词:幼儿教育;情境游戏;应用策略
        引言
        3岁至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教育环境,关注情境的渲染和引发作用,创设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情境、教学情境等,浸润、感染幼儿,引发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欲望,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1.角色情境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常见性
        在观察的案例中,几乎每一份案例都能看到幼儿代入相应的角色和情境,代入最多的是“给宝宝造房子”的情境、还有“招待请客”、“银行取钱”、“郊游野餐”等主题情境。案例1:游戏一开始,彤萱就和小朋友跑到材料区拿了几个娃娃,彤萱抱着娃娃对小翊说:“宝宝要睡觉了,我们给宝宝搭个床吧!”小翊抱着兔宝宝,在怀里摇啊摇,说:“好啊,你看我的宝宝快要睡着了!”彤萱说:“那我们去拿积木吧!”两个人一手抱着宝宝,一手从框里取积木,每次拿一块积木,来到空的地方把积木放下,再回去拿一块,回来放下,走了几趟后,积木还没拿几块就蹲下开始搭小床了。案例2:彤萱用积木开始搭围墙,围好之后,彤萱说:“我们的家还没有门,我们造一个门吧!”小诺赞成,两人把造好的围墙拆掉一面,开始造一个大门,彤萱把两块积木竖着放在两边,在两块竖着的积木上横着架一块长板积木,又在长板积木上放了两块矩形积木,小诺看到有两块细细窄窄的长条积木没用,就把它架在门的一边,对彤萱说:“这就当作宝宝的滑滑梯吧!”彤萱说:“好,现在我们造两张床吧!”看看身边的碳化积木还有六块,两人没有去再拿一些积木,而是用六块积木,两块搭了电视机,四块搭了两张小床,然后,彤萱高兴地说:“终于造好了!可以让娃娃躺在小床上看电视了!”案例3:游戏刚开始,佳乐急急忙忙的搭了一个椅子请老师坐下来,对老师说:“老师,你快来休息一会儿!请坐!”佳乐拿来了好多东西招待老师,老师说:“我拿不下了!怎么办?”佳乐说:“你吃完了就给我吧!”这时,在一旁的梦宇说:“我们搭个桌子吧!”于是佳乐和搭椅子的方法一样,搭了一个长桌子,让老师放东西。这时,周围来了更多小朋友,有的来做客,有的来招待客人。桌子不够放东西的,佳乐又去拿了两块板拼在一起,把桌子做大了点儿。
        2.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幼儿“自主说”
        幼儿的兴趣越浓,主动学习的动机越强。在语言教育中,教师运用精彩视频、图片等创设情境,能有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有利于幼儿的语言表达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如在教学诗歌《摇篮》时,教师可以将蓝天白云、母爱的怀抱插入微视频,营造温馨、浪漫的氛围,幼儿会自然而然地进入意境。由此可见,教师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电教方式、真实道具等创设情境,可以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思维力和感受力。



        3.开展主题式民间游戏教学,增强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从当前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的应用现状来看,很多教师在开发民间游戏活动时素材类型单一,千篇一律,如很多幼儿园的民间游戏活动局限在跳绳、跳皮筋、踢毽子、丢手绢等体育运动式游戏中,对益智类、语言类的民间游戏则很少涉及。在开展的方式上,也只是每天带孩子们出去活动活动,有关民间游戏的来源、涵义等文化方面的因素也未有相关课程,这使得民间游戏的价值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也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为幼儿教师,应当开展主题式的民间游戏教学活动,围绕主题设计一系列子活动,以丰富民间游戏活动的内容,形成立体化、多元化的民间游戏课程体系,让幼儿能通过一系列子活动加深对民间游戏的认识,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例如,在以“舞狮”为主题的民间游戏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子活动,包含语言文化领域的活动“舞狮表演的由来”、美术领域的活动“画舞狮”、健康领域活动模拟舞狮游戏等,由此能让幼儿对舞狮这一民间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提高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4.创建游戏教学情境,优化游戏组织,提升幼儿经验
        情境创设是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常见的教学辅助手段,其能够与多种教学方法相融合,并发挥出更加高效的教学价值。幼儿教育中对游戏教学法进行实践应用时,也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幼儿真正沉浸在游戏教学环境当中,促使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获得更加真实的学习体验,并为幼儿竞争意识、规则意识以及纪律观念等综合能力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通过游戏情境的创设,可以充分展现出游戏的趣味性,以此激发幼儿对游戏、对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知识应用能力。幼儿喜欢游戏,教师抓住幼儿心理展开对应的活动设计和组织,能够丰富幼儿经验,有效提升幼儿活动水平。民间游戏大多有悠久的历史,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自然有丰富的益智性、启迪性和运动性,教师展开设计创新,势必给幼儿带来全新体验,也能够给教师带来更多的教学启迪。教师组织幼儿游戏活动前,需要帮助幼儿提升相应的活动能力,促进幼儿协调、游戏、运动、观察等能力的加强。有的传统民间游戏内容和玩法对于幼儿来说比较陌生,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对游戏进行创新设计,将歌谣、民俗、服饰等内容增加到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形成集体责任、协调团结、合作互助等良好意识。游戏活动开展中教师充分利用游戏总结环节,鼓励幼儿表达在游戏过程中的感受,尝试说出自己的收获和疑惑,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提升游戏经验。如“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幼儿说出自己的担忧:大家在听到“天亮了”指令时,由于跑得很快有两个人摔倒了……在小组商量、讨论中幼儿获得两种想法:一是注意跑步中的安全,对躲闪提出更高的要求,二是修改游戏玩法,将游戏的“跑”改为“定”,这样既不会受伤,也能让游戏顺利开展。再如“踢毽子”游戏,幼儿游戏水平普遍不高,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在师幼的共同智慧下,把气球当成“毽子”,这样踢起来就会更容易,幼儿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在游戏展开后,教师跟进观察,找到更多机会进行游戏调整,优化游戏组织,调动幼儿参与热情,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现状表现不佳,其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且造成这一结果的因素较多,以幼儿教师方面的原因为主。针对情境教学法在幼儿教育中的发展应用,幼儿教师需把握好情境教学法的整体落实节奏,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加强对幼儿综合能力、游戏兴趣的培养,从而促进幼儿教育的高效发展,保障幼儿在游戏教学模式下取得健康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D].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D].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谈新霞 . 浅析游戏教学法如何在幼儿教育中有效应用 [J]. 新智慧,2020 ( 12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