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浩导演的镜头语言风格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齐文蕙
[导读] 宁浩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主力军,其每部电影作品都能取得不错的票房成绩,他以黑色幽默为基本风格,并且在类型化之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的“宁氏电影”。本文以此为着力点,以宁浩的全部电影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并且从宁浩导演的经历,以及对镜头语言的风格和影像世界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宁浩导演对电影的思考和作为。

天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齐文蕙

摘要:宁浩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主力军,其每部电影作品都能取得不错的票房成绩,他以黑色幽默为基本风格,并且在类型化之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的“宁氏电影”。本文以此为着力点,以宁浩的全部电影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并且从宁浩导演的经历,以及对镜头语言的风格和影像世界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宁浩导演对电影的思考和作为。
关键词:宁浩;镜头语言;影像世界
        一、宁浩导演的经历
        (一)导演简介
        宁浩,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主要代表作品《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无人区》等。宁浩导演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电影学院进行了学习,后来宁浩开始喜欢用影像讲述故事,对宁浩日后的电影创作手法产生巨大影响。
        (二)宁浩的电影成长之路
        宁浩导演的电影创作正式开始于新世纪之初,他执导的电影作品有:《香火》、《绿草地》、《疯狂的石头》、《我和我的祖国》等。
        首先,从宁浩最初2003年拍摄的《香草》开始谈起,也是作为宁浩导演的处女作,却获得了多项国际大奖。2004年,拍摄了《绿草地》,但是这部电影在拍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拍摄环境也十分艰难。2006年,《疯狂的石头》带来了巨大的回报和良好的反响。2009到2011年分别拍摄了《疯狂的赛车》和《黄金大劫案》票房成绩都很不错。2013年,宁浩的《无人区》与观众见面,也是他对人性思考的一部电影。2014年拍摄的《心花路放》以10亿票房获得了实至名归的追捧,直到2019年作为贺岁片的《疯狂的外星人》又再次与观众见面。以上是宁浩导演的作品发展历史,一直被观众赋予“疯狂”标签的导演,在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同时,时刻有着自己的风格。
        二、宁浩导演的镜头语言创作
        (一)镜头语言的创作特点
        宁浩导演一直在努力地塑造自己的风格,运用丰富的情节加上强烈的戏剧冲突,还有丰富的镜头语言的运用,不仅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眼球, 还为“鬼才”导演宁浩贴上了独特的标签。2006年,《疯狂的石头》作为电影市场上的一匹黑马,是一部典型的而且对于“低成本,高回报”的电影,并且开启了他的“疯狂系列”电影之路。
        《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再次让“疯狂”系列闯入观众视野, 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绩,并且在视听语言上有独特的魅力。以《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为例,分析其镜头表现形式。两部影片在视听元素的编排上巧妙得当。《疯狂的石头》的故事地点起源于重庆市, 所以在剧情设计上更加体现当地的本土特色。但是在影片《疯狂的赛车》中并没有刻意展现厦门的地标性建筑,而是基本上选取普通场景, 大多使用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相结合的手法。


在关系到故事的递进时, 常常使用推镜头和特写镜头, 以此向观众暗示即将发生什么,同时推进过程也是观众留白思索的过程。此外, 配合导演预设的场面调度, 运用不同的画面造型语言, 不仅加强了主体内心情感的微妙变化, 同时也使影片的发展合理。[陈捷.宁浩的类型与意义[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02)]
        (二)镜头语言的创作风格
        宁浩导演的电影呈现后现代主义特征,尤其体现在镜头碎片化营造的疯狂节奏,在宁浩看来,观众走进电影院更想通过观看电影来释放自己压力,那么呈现在镜头上就是通过碎片化的镜头语言来强化刺激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观众日益麻木的审美快感。[]在电影《疯狂的石头》中,电影开头,三个小偷伪装搬家公司的员工进行偷盗,无意间碰到警察,这一系列镜头都采用碎片化的处理,为了营造紧张的气氛。宁浩的电影中,配乐具有特色,他电影中的配乐为了营造一种荒诞化的效果。
        三、宁浩导演的影像世界
        (一)影像元素的调配
        宁浩导演的电影作品,影像特点十分精彩。在镜头的运用上,他采用镜头的快速剪切,电影影像呈现出滑稽富有动感的特征。在他的“疯狂系列中”这种镜头碎片化特别尤其明显。在《疯狂的石头》中,开头短短74秒的时间,导演组接了40个镜头,在镜头的快速变化中,景别也随之变化,为了把道哥这三个小偷碰到警察时的胆怯心理暴露无遗。在《无人区》中,潘肖赢得官司,开着小红汽车上路,影片运用的是高亢的快旋律音乐,从而表现他当时愉快的心情和丝丝的得意。最后潘肖摆脱了警察,去救舞女,带有西部特色音乐,烘托了他高大的形象。3通过对宁浩导演影响世界进行研究,分析剧中人物的情感的表达,更让我们体会审美境界的追求。
        (二)影调的独特运用
        在宁浩导演的电影作品中,《无人区》的影调运用十分出色。在影片的开始,就呈现给观众大远景以交代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可能发生的故事。影片整体上除了夜晚,基本上是以偏黄的暖色调为主,虽然这部影片反映的是“西部”地区,但是不能等同于中国或者国外的某个地区,就代表着一种电影中的西部,一种特定的环境下,一种空间的构造和一种影像的风情。宁浩的高明之处,便是借助了环境的特征,再把角色形象予以特征化后,竟然把无人区电影打造成了华语电影圈里难得一见的西部片4。一眼无边的黄色、飞沙走石的空气、破败将倾的房屋、残缺不全的座驾、混杂泥土的血迹、茫然无助的眼神,这些视觉元素虽然有内地电影人尝试过,但是尚没有一个人有胆魄做到像宁浩这样地道,这样与影史最高标杆看齐。
       总之,宁浩导演在电影的影像世界构建上呈现自己电影风格的特色,形成独特的 “宁氏电影”,尤其在镜头语言和影调上的运用,都能成为中国电影导演界的标杆,最终在类型化电影探索之旅中创造属于自己的电影风格。而且开辟了一条以叙事和影像为核心的电影之路,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任淑媛.《宁浩电影的底层叙事与影像审美风格》.电影文学, 2016年第2期.
[2]陈捷.宁浩的类型与意义[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02)
[3]马晓虎.宁浩所面临的两种困难[J].电影文学,2012(01)
[4]李倩,宋魁.宁浩电影的配乐特色[J].艺海,20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