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研究 李焕生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李焕生
[导读]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其展开思想以及文化层面的教育极为关键。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展开更多的阅读,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以及个人素养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本文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展开分析,并结合其提出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使学生产生更为广阔知识视野,加强自身的阅读水平,也学会自主阅读,为今后阅读打下良好基础。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保和镇第二完全小学   李焕生   674600

摘要: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其展开思想以及文化层面的教育极为关键。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展开更多的阅读,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以及个人素养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本文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展开分析,并结合其提出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使学生产生更为广阔知识视野,加强自身的阅读水平,也学会自主阅读,为今后阅读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能力
        引言:由于以往教育理念的作用,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强调知识内容的讲解,不注重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而且,教学的方式也很无趣,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然也不会在语文学习中得到个人素养的全面强化。伴随着新课改教育思想的深化,注重开展对学生多方面的教育工作,不仅要引领学生内化知识,也要加强各方面能力。若是想要达成这一教育目标,教师应从学生个人角度考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设计不同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学习,在积极探究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尚处于成长阶段,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不够清晰,基本上只能形成对事物表面的认知,对于在语言之后所隐含的深层意义无法形成清晰认识。同时,小学生的注意力出现转变也是由最基本的简单认识不断转化,形成目标更为明确、集中以及稳定的认知。所以,教师在开展对低段小学生的教学中,需要结合其认知特点设计教学,对学生的有效学习会产生积极影响。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因为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不大,所以,对于任何事物其保持的专注力时间都不长。这也会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产生不良作用[1]。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特点采取合理方式将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激发。而当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就能够促使其积极展开阅读,也渐渐的在阅读之中形成学习乐趣。在教学中,如果想要实现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激发,教师可结合故事、谜语等多种方法,促使学生深入阅读,进而达成培养其阅读能力这一目的。
        例如,在开展《小蝌蚪找妈妈》的学习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强化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开展阅读学习,也为后续知识的探索打好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引导,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张寻人启事,大家想看吗?想要知道要寻找到谁吗?并利用多媒体呈现小蝌蚪摆着尾巴的图片与文字。我是小蝌蚪,每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幸福的和自己的妈妈生活、玩耍时,我是多么羡慕啊!可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到底是谁?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我解决这个难题吗?在教学过程中,以寻人启事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能够将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学习兴趣有效激发,促使保持探究心理开展阅读活动,实现对阅读内容的有效学习。而且,也让学生在寻人启事的引导下了解了小蝌蚪的变化过程。为了深化学生的理解,教师可准备相应图片,在教学中适当粘贴,让学生在直观感知的作用下记忆的更为深刻,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全面分析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把握学生的阅读习惯,根据学生自身的阅读水平,采取不同手段不断的对其良好阅读习惯进行培养。教师应先培养学生自觉以及专心思考的习惯[2]。只有引导学生沉下心阅读,才能够真正带领学生挖掘阅读内容的内涵。教师还要使学生形成一边阅读一边批注的习惯,提升其阅读效率。也要促使学生展开与文本的互动,切实感知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另外,教师也要认识到阅读学习是学生自主化探究的过程。


所以,教师应给予学生机会,联系阅读内容布置不同的自主阅读任务,将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的提升。
        如,在进行《大禹治水》的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自主展开更多的阅读打好基础。在教学中,教师组织阅读禹治水后的景象,结合相应图片进行深层内容的感知,也体会安居乐业的具体内涵。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对比治水前以及治水后景象的句子,在对比中感受禹的功绩。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为学生渗透有效的阅读方法,组织学生结合阅读内容展开自主学习,使学生在不断锻炼中真正获得阅读能力的增强。
        (三)善于应用信息技术
        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比,低年级学生维持注意的时间不长[3]。依据低年级学生实际的阅读状况分析,教师可通过声音、图片、动画等不同形式实现对学生的辅助教学,以直观内容刺激学生的感官。将现代化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可以为学生成功构建一个立体化的学习空间,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也能将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的开发,强化学生的阅读动力,引领学生主动阅读,从而提升教学效率。而且,直观形象的呈现,也能引领学生在不同维度多角度观察,可帮助学生突破在阅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更高效的掌握知识。
        以《小马过河》为例,教师应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让学生在直观对比中更为高效的理解阅读内容,进而提升教学成效。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老牛和松鼠这两个动物的图片,并展现其说的话,引导学生质疑,为后续深入探究铺垫以及过渡。而且,也要引领学生开展表演活动,促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低年级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时期,合理联系教学内容以多媒体呈现,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让学生更为轻松的理解,降低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难度,可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能够使学生今后更主动的参与阅读活动。
        (四)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若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也应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教育背景下提倡的方式。在此活动的开展中,能够使学生倾听、表述,帮助学生在相互启发、互动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也渐渐的达成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可组织学生以不同形式合作。如,游戏、问题等。
        比如,在《难忘的泼水节》的教学中,教师联系教学内容设计小组阅读学习任务,引领学生在相互探究中学习,使学生以更多层面思考,也促进其阅读能力的增强。在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周总理怎样和傣族人民欢度节日?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样开心?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令人难忘?组织学生结合问题展开对文章的阅读,可促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为每位学生都提供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深入思考中掌握阅读方法,也提高阅读能力。同时,每位学生的理念不同、观点不一,所以在小组交流中会形成思维上的碰撞,也产生更多层面的思考,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也会使学生在今后阅读中以更多的层面去分析与阅读。
        结束语: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复杂且富有专业性的教育任务,其涉及范围广泛,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生活。所以,教师需要运用科学化教育模式,将学生的阅读水平增强。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结合低年级学生特征探析,调查其喜好、知识水平等,设计可吸引学生的教学计划,进而保证学习学习积极性的全面调动,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学习空间中阅读,在不自觉中得到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切实达成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罗灵燕.信息技术与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3):129.
[2]杨文轩.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259.
[3]张红霞.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J].科技资讯,2020,18(20):150-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