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常新春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常新春
[导读] 教师需要革新传统的教育方式与教学思维,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与能力培养计划,提升学生对学科的认知与应用程度。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与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思维逻辑规律,体育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性的变革,为学生进行多样化的知识讲解,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柳林乡中心学校  常新春 442200

摘要:教师需要革新传统的教育方式与教学思维,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与能力培养计划,提升学生对学科的认知与应用程度。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与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思维逻辑规律,体育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性的变革,为学生进行多样化的知识讲解,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章对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困境;对策
        引言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语言法、发展体能法、实践练习法、直观法等多种方法,其共同的特点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忽视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过度强调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运动技能,对学生个性化动作的发展避而不谈。随着新形势的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学活动在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均衡发展的新时代的社会型人才。
        一、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困境
        (一)重视度不足 
        初中生的学业压力开始增加,家长及教师更注重文化课的成绩,而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不足,不能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更喜欢自由活动,缺少参与锻炼的意识。同时,学校的部分体育设施老旧,整体建设不够完善,足球和田径场与实际需求不契合,羽毛球、网球等体育器材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没有定期维护,妨碍了学生的体育锻炼。
        (二)学习体育的兴趣低下
        初中生年龄偏小,大脑额叶还未完全发育成熟,他们在一些事情上没有足够的意志力,不管是体育理论知识课也好,还是体育实践课也好,部分学生容易感觉到无聊,因此没有足够的兴趣去上体育课。在学生的一生中,兴趣是很重要的引导力量,当初中生在体育课程上有兴趣了,他们才能在体育课程上学得更好。可是,部分初中生在体育方面一直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兴趣,或者只是三分钟热度,更严重的还会对体育课产生厌烦心理,如果体育教师对此置之不理,对初中生兴趣的丧失听之任之,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困境的对策
        (一)创新授课手段燃起参与热情
        在讲解百米跑时,教师在讲授常规内容后,引入当下学生较为喜爱的体育项目,让其从排球、武术、网球和健美操等项目中进行相应的选择,使学生的个性能够在课堂中得到释放与发展。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大型的体育活动,融入游戏环节,增加学生的运动量,使之看到体育课程的价值,体会到不同活动的趣味性,看到自身的优缺点,在活动中借鉴经验,寻求帮助,满足自身的真实需求,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基于此,教师应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丰富,设计好各项目的比重,采用差异化的授课模式,锻炼学生的身体,使学生不会因不满足自身需求而退缩。
        (二)科学建立学习兴趣小组
        划分小组的目的不是为了小组间的竞争,而是为了小组内学生的成长。教师可以将一些爱好相同的学生组合在一个兴趣小组,再鼓励小组内的学生互相帮助、共同成长。不管是小组还是相同的爱好,都能很好地促进同学之间的关系,同学内部关系的稳定带来的就是课程的顺利开展,学生也因此能在课程中学习得更多、更高效。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蒙眼找球”的游戏活动,首先,教师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其次,教师在操场的中心位置划出一片区域,并且要保障这片区域没有可以产生危险的障碍物;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部选出一个“找球手”并将其眼睛蒙住;最后,教师在远处放一个球,并在球的周围放上一些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障碍物,让“找球手”根据小组成员的语言提示进行找球活动,教师通过比较各个小组完成任务的速度选出优胜者。使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和信任,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合作完成任务的喜悦,还可以培养学生在在团队合作时的责任意识,让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教师在游戏结束之后要对各组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对于表现不好的小组,教师要进行指正和有针对性的教育,对于表现好的小组,教师要指出好的地方为其他学生树立一个榜样。
        (三)定时开展体育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课程与其他科目相比,有天然的优势,学生不仅在课堂中能够进行学习,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相应的训练和活动。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这样的优势,在体育课堂之外,开展一些课外的体育活动,如爬山、野营,徒步,迷你马拉松等。学生在欣赏风景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快乐体验。通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在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对于学生坚强毅力的磨炼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也可以利用体育活动增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快乐的活动中实现学习和锻炼的双重目的。通过课外体育活动,也会转变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学习传统看法,提高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当前初中体育教学陷入困局,暴露出诸多不足,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授课效果亟待提升。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应以长远的眼光来审视以往的授课模式,对学生的基本特征和心理需求等做到科学且全面的研究,准确地寻找到切入点,对当前的困境进行切实有效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成晓文.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9(30):151.
[2]陈芳.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1):129.
[3]张志诚.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分析探究[J].考试周刊,2019(42):144-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