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明确高中语文的教学方向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李艳
[导读] 在我国科学经济的推动之下,为了全面提高知识产出的效率,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满足新时期的学生发展需求,就要求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只有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阶段的社会发展需求。

贵州省毕节第三实验高级中学 李艳  553100

摘要:在我国科学经济的推动之下,为了全面提高知识产出的效率,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满足新时期的学生发展需求,就要求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只有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阶段的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在高中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大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使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为今后文化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明确 高中语文 教学方向
        引言
        明确、科学的教学方向是教学活动取得预期效果的基础和条件,而教学方向是由最新的教学理念决定的。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偏重解题思路和考点的讲解,很少触及情怀与精神,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导致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变成了不见形象意义只见字词句篇的碎片,陷入人文修养和语言能力被考纲牵着跑的虚无之中。而核心素养这一先进教育理念的提出,为教学提出了新的、清晰的方向,本文对此进行探究。
        一、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关键品格,新课程标准中并没有对核心素养的具体含义进行阐述。参照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终身发展理念,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层面:文化层面具备相应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层面应该具备健康的生活和自主学习方式。站在社会参与层面来说,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学生的发展和文化精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这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在现阶段语文教育教学中应该融入核心素养,为学生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明确高中语文的教学方向
        (一)注重“读写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这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主要是指通过丰富的语言实践引导学生整合、梳理和积累,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特点和应用规律,从而形成良好的言语经验,在特定的语言情境中有效、正确应用祖国语言文字加以交流的能力。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将阅读与写作分开教学,分成两个单独的模块,这样只能让学生学到一些碎片化的语言文字知识,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众所周知,阅读是获取语言知识、了解语言文字应用规律的重要途径,而写作是应用语言文字的过程,前者是“输入”,后者是“输出”。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一边输入一边输出,可以形成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能够保证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系统性,这对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有重要意义。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以此为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读写结合”教学,顾名思义,将阅读和写作放在一起进行教学,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上《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一边带领学生品鉴、欣赏文章中的优美句子,还可以让学生在欣赏结束后进行仿写,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句话,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方法,将原本平淡无奇的荷叶与荷花写得俏丽、生动,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画面感,在脑海中构思出月下荷塘的画面,这便是语言的魅力。教师让学生品味这一段话,然后从生活中选择一景或一物进行仿写,促使学生消化、吸收这一段语言文字。经过这样的“读写结合”训练,学生不仅语言能力建构能力得到锻炼,其应用能力也有所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高中阅读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占据着关键地位,这时需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要从被动学习逐渐向主动学习过渡。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引导之下,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发挥思维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自主思考的能力,在实践中记忆知识,在学习中强化文本的理解能力。这就需要广大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具备发散思维,改变传统的阅读方式,让学生更深层次地阅读,通过介绍文章人物的性格、语言、行为等找到引导学生不断思考的契合点,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教师也可以利用问题做好学生思维的启发,明白文章的本质,进而启迪学生的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注重文化精神的传承,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
        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也可以借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组织大家通过小组讨论,剖析文章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在学习高中课文《离骚》中,教师可以让大家通过小组分组对诗句分别进行翻译,让同学们根据这篇课文来总结一下屈原的基本形象;同时找到屈原的背景以及介绍,以此进一步了解到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同时对屈原投江这一事件进行思考,为什么屈原要这样做?在屈原身上看到了什么样的宝贵品质?或者在学习《劝学》中,让大家通过对文言文的含义中,去了解这篇课文又表达了什么?同学们很快就能够从《离骚》中体会到屈原爱祖国爱人民以及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从《劝学》中体会到中华传统的坚持不懈、坚持学习,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够增长知识,发展自己的才能,提升自身的高尚品格。通过借助高中语文的学习,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增加他们爱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其也能够通过高中语文教材的学习中对个人与国家、社会,和自然关系进行思考和认识。
        结束语
        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需要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凸显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让更多的学生在阅读中感知自身的情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好地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余永胜.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找准高中语文教学方向[J].课外语文,2020(09):95+97.
[2]汤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找准高中语文教学方向[J].新智慧,2019(17):64.
[3]陈志萍.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找准高中语文教学方向[J].中学课程资源,2019(01):4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