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 胡静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胡静
[导读] 在长期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往往沿用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习惯让学生依靠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这对学生的能力发展具有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的氛围会变得枯燥无味,学生也难以提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研和中村小学  胡静   653106

摘要:在长期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往往沿用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习惯让学生依靠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这对学生的能力发展具有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的氛围会变得枯燥无味,学生也难以提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课堂角色,提倡教师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为了实现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设计一些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学习,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一直以来,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应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偏重于知识的讲解,忽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感受,造成小学生发展受阻。在新时期,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工作。具备探究能力的小学生能够快速地融入数学课堂,掌握学习数学的策略,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么,如何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低年级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快速成长,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将探究式教学引入到数学课堂,从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出发,设计多样化、层次性的教学内容,给每个小学生创造探究的条件和机会,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低年级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提高低年级数学教学效果。
        一、合作学习,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为了发展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学生在小组中各司其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整个小组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习,解决了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也给小学生学习数学带来了自信。在分组的时候,教师要根据一定的规则,使每个小组里都有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便于开展结对子活动,更好地转化学困生,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教师可以根据小组的表现情况,定期对学习小组进行重组和更新,让小学生有更好的学习平台,逐步成为具有多种能力的优秀学生。小学数学教师要给小组提供多种多样的探究任务,每一个任务都要求小学生合作完成,并且要做出探究总结。教师还要对小学生的总结做出评价。小学生有了改进的方向,将会获得更大的进步。教师还要组织小组间的竞争,给小学生营造比学赶超的气氛。每个小组成员都为了自己的小组而奋斗,既学习到了很多教材上学不到的知识,还增强了学生间的友谊。小组成员在课后也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使数学学习形式更加开放,低年级小学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二、创设问题情境,探索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打开自己知识的闸门,激发学习欲望。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能够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情境问题的设立,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思维活动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时,以植树节为话题展开讨论,让学生仔细观察和积极思考,从植树情境中搜集信息,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如“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等问题。在此之前我通过课前测验和谈话的方式已经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都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口算出42÷2=21,个别学生还会写出竖式表示计算结果。因此,我重点引导学生探索“42÷2”应该怎么笔算:“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竖式。”引导学生拿出4捆零2根小棒,思考:应该先分什么,再分什么?将小棒演示的每一步与竖式的每一步结合起来,这样能够帮助思维弱的学生理解算理,对已经理解算理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认知的强化。教学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人以渔,更要悟其渔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的创新人才。
        三、教学生活化,加强学生学习理解
        在小学数学低年级学习阶段,数学知识相对而言比较基础性、简单化。由于幼儿园阶段学生掌握了一些基础性数学知识,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上学生学习简单性知识觉得自己都会,进而容易滋生学习心理的浮躁情绪。那么根据这个学情基础上,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合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以生活的实际例子呈现,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应用的实践性,这样在师生互动中不仅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更好地巩固深化已知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数字相加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家庭人数,来和学生产生学习上的互动,先提问:家庭中一共有几口人,有三口人的学生举手、有四口人的学生举手,以此类推。教师在继续引导学生家庭中分别有几个男生和几个女生呢?以此类推,促使学生不断应用数学知识得出正确的答案。在这样的话题导入中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也能锻炼学生已知知识的迁移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兴趣的目的。再如,低年级学生心智尚不成熟,其学习习惯未形成,课堂学习注意力无法持久,那么这种学情下可以延续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因为生活化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对学生学习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例如,在教学“学习人民币”一课上,学生由于年龄原因自主性购物机会少,同时在现代化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学生运用纸质人民币购买商品的机会也不多,所以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生活化的购买情境,促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人民币的作用和正确认识人民币。如:妈妈带着你去超市购物,你想买一个笔记本,但是妈妈只有多个1角、2角和5角人民币,那么你觉得妈妈应该怎么付钱呢?在师生、生生的讨论下,教师以此类推的引导教学,促使学生逐步正确认识人民币和有效保证学生课堂积极的参与兴趣。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教学不能局限于数学知识的传授上,而是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各种数学能力的培养上,特别是对低年级小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散思维,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使小学生在低年级就具备一定的探究意识。还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深化数学教学,引导小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探究者,使小学生可以受益一生。
参考文献
[1]张晶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J].读写算,2020(26):81.
[2]魏松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58.
[3]丛菲.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8(11):62-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