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小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李思慧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教师对于小学体育的教学关注度也是日益提升。当前,青少年普遍缺乏体育锻炼,从而出现体质下降的现象。对此,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成为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和亟须解决的问题。小学体育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浙江温州瑞安市仙降中心小学  李思慧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教师对于小学体育的教学关注度也是日益提升。当前,青少年普遍缺乏体育锻炼,从而出现体质下降的现象。对此,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成为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和亟须解决的问题。小学体育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过,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因此,完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成为未来教育教学的一个重点。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体育教学小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做论述,详情如下。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抗挫能力;培养措施
        引言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抗挫能力训练的发展已具有十分必须及必然性。引入、重视、完善抗挫能力训练,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丰富的体育教学资源,改变传统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保障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方法过于“千篇一律”,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参与欲望不强。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进而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欲望?其一,教学观念转变。教学中,教师要秉承: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组织者、引导者的理念。注重角色的转换,帮助学生最大限度的创新理论以及实践。此外,教师不能一味的用自身的思维去干扰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去体会、领悟,引导学生总结已经学过的知识,让学生“若有所思”。其二,适当抗挫能力训练。体育课程不能全是理论知识讲解,而教室、操场等有限的活动场地,学生也厌倦了。适当的、合理的、科学的抗挫能力训练,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不断的加强团队训练,提升学生个人品质,提高学生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让学生面对困难、挑战困难,磨砺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比如,组织现场参观、社区服务、角色扮演以及家政服务等。
        2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外体育活动能有效刺激学生创新能力,当前,很多课外活动流于形式,教师要增加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经过体育活动,实现师生之间亲密度的增加,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活力,让小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发展自己的心智。教师可以在选择体育活动的时候,注意到小学生身心水平和体能还处在初级阶段,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探索意义的活动。教师可以开展校园寻宝的活动,教师可以在校园、可以操场摆放一些奖品,让小学生通过跑步竞赛和攀爬活动去进行寻宝的活动,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体能,也能调动自己的思维寻找这些奖品,这样能让小学生爱上选择有意义的体育活动,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跑步100米,得到一个关于奖品的线索,这样,学生可以顺着这个线索寻找、分析,逐步完成很多体育项目,最终找到宝物。这样学生都会爱上体育学习,发展创新能力。教师还可以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让学生选择一些选择题,进行合作完成体育任务,发挥学生的创新力。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总结报告,锻炼小学生的表达力,也逐步培养小学生的注意细节和感受,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发展创新思维,丰富小学生的创新体系,促进学生深入学习。
        3激发学生们的情感力量,重视学生训练情感
        以跑步训练为例,教师想要促进学生们对跑步训练的积极性,就需要从学生们目前已有的问题中找出根本性的原因。


教师们都知道,小学生们年纪尚小,而体育的跑步训练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项非常容易消耗体力的运动,学生们大多在消耗掉一部分体力后,就感觉到累,从而就开始有懈怠的想法。教师想要改变学生们这种对跑步训练懈怠的想法,就需要激发学生们的情感力量,让学生们产生能够维持他们进行体育跑步训练的支撑。在体育跑步训练中,教师最好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训练。这样一来,就会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产生一个情感力量。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们进行“200米跑步速度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以两人的形式为一组,再让他们分成两批进行跑步训练,教师在帮助第一批同学进行计时训练的时候,他们的小组搭档就可以为他们加油,帮助他们提升自信心,从而使得他们在跑累的时候有一个力量可以支撑他们跑到终点。不仅如此,他们的小组搭档还可以帮助他们记忆他们最后的排名,这就使得在进行跑步训练的那一组同学可以心无旁骛、用尽全力去跑。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就能够发现自己的体育教学课堂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并且学生们的跑步成绩也在不断地进步。
        4严格要求,耐心教导
        小学生的性格大多较为活泼好动,并且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长“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学生在家里被家长宠爱习惯了,不会轻易听从老师的教导,因此,教师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是一个难题。教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充满耐心,不能因为学生学习进度较慢就对学生失去耐心了,这样会给学生树立一个不好的形象,从而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产生影响;此外,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也不能只讲求耐心,要视情况而定,对于调皮捣蛋的学生要严格要求,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教师将道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育中是一项漫长而又困难的过程,教师既要做到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成绩负责,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提高学生的勇气以及担当,防止学生因为个人原因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又要耐心的对待跟不上进度的同学,减轻他精神上的压力,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不要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促进体育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5拓展训练中的抗挫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拓展训练营应注重向学生们渗透抗挫教育,以此磨炼学生的意志品格。如何渗透抗挫教育?以中长跑为例,通过中长跑项目渗透抗挫教育,首要的关键即是要做到因材施教。众所周知,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们之间的个体差异十分明显。有的学生身体素质良好,因而在中长跑训练中往往能够轻松完成教师的规定和要求。而与之相反,有的学生对于中长跑训练或者其他强度较大的训练项目十分畏惧。当然,除了身体素质以外,学生的性格秉性和意志品质,在中长跑训练中也能有效凸显出来。换言之,有部分学生虽然体质较差,但其拥有不屈不挠的毅力。长跑过程中体力不支,呼吸压迫感越来越强烈,但学生越挫越勇,依旧咬紧牙关,坚持下来。在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们向这类学生学习,在长跑中超越自我。对于不善于坚持,容易放弃的学生,教师应以唤醒、激励的方式,激发出学生的拼搏干劲。学生有了积极参与的欲望后,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适宜的难度。让学生在中长跑训练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继而将其转化为积极训练的动力。
        结语
        为全面保障和实现小学体育教学强身健体的教学目标,必须对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资金投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加以重视。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训练中,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娜.探索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效性[J].教育现代化,2018(39):391-392.
[2]李艳州.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中),2018(007):45.
[3]赵海.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6):88-88.
[4]程帅.浅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8(1):2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