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优化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葛会珍
[导读] 在素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作为重点内容,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理念,避免应试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社会各界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化学学科是初中教学中的关键学科,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化学素养培养,积极开展现代化学教学活动。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葛集镇豆集学校   葛会珍   235317

摘要:在素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作为重点内容,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理念,避免应试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社会各界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化学学科是初中教学中的关键学科,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化学素养培养,积极开展现代化学教学活动。
关键词:初中化学 培养学生 化学素养 优化措施
        引言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初中阶段,依托化学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教学的基本宗旨。对初中生而言,科学素养主要包括了解基本的科技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初步形成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化学学科中的渗透,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任务日益繁重,而这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现代是一个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学生在青少年时期要为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形式做好准备,教师必须要创新教育理念,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教师要培养学生适合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社会的科学素养。
        一、注重化学基础知识讲解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基础知识讲授是其中的关键内容,为学生开展实验操作、明确各项化学现象提供基础保障。在教师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认真讲授化学基础知识,确保学生掌握更多基础理论知识。现阶段,在化学基础知识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全面理解、吸收,将其转变成内在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化学知识为社会实践提供支持,将化学知识、实践生活进行融合,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应用更多的化学知识,将化学知识学习转变成科学认知,引导学生将自身的化学基础知识转变成科学素养。通过分析新时期初中化学新课标教材发现,化学基础知识现实指向性日益强化,涉及很多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知识,如金属、有机物、温室效应等。
        二、重视情感教育渗透,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情感教育的渗透是科学精神培养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明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本目标,将科学精神渗透到化学指导的过程中。例如在《原子的构成》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导入,让学生从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带负电的电子开始,跟随科学家共同探索原子内部结构的秘密,并在科学家的失败与探索中,认识到科学探索的艰难和曲折,感受在探索原子结构的漫长历史中闪现的人文主义的光辉,并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追求真理的态度和品质,进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创设教学情境,联系实际生活
        化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小到药物的研发、汽车尾气的处理、化妆品的生产,大到工业材料的生产、航天事业的发展等,都离不开化学。教师可利用生活中的化学引导课程的开展,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如在氮化物和硫化物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就大气污染社会环境问题创设教学情境进行课程的开展,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氮化物和硫化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情境的创设与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化学知识的传授,可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科学探究意识,升华学生的个人素养,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最终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重视实验教学内容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如化学元素、化学方程式等,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合理地应用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习不同化学元素的性质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例如,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与氯化钠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随后引出去除严重难溶性杂质的问题,并实行小组讨论的方式,制定化学实验方案,随后让学生观看溶解、过滤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复习实验操作步骤,教师还需要演示蒸发操作,强调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准确记录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实验现象,并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
        五、重视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能力
        “学以致用”不仅是科学知识存在的价值,也是学生科学素养的综合体现。化学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初中阶段,教师应从科学社会发展现实出发,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在实践中深入学习、主动思考,进而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行合一,全面提升科学素养。例如在学习了“二氧化碳”相关知识后,教师结合“消防安全”的话题,组织学生回归生活,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器材,自制灭火器,有的学生设计了能够引发小苏打和醋进行反应的自动装置,形成了简易灭火器。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实践意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结束语
        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与个人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化教学。化学教师应充分做好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准备,突出素养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深化学生的理解认知。在结合中、高考中化学知识要点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化学内涵。
参考文献
[1]马春娜.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J].知识文库,2020(21):45+47.
[2]任忠堂.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甘肃教育,2020(17):94.
[3]饶兰英.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0(23):49-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