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小学陶艺教学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朱文军
[导读] 陶瓷艺术是中国人在自己数千年的艺术传统里所体现的艺术媒体之一。在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引导学生善于想象,为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创作的潜能,让孩子们的动手、实践、审美、创造、想象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江西省景德镇市钟声培训学校   朱文军

摘要:陶瓷艺术是中国人在自己数千年的艺术传统里所体现的艺术媒体之一。在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引导学生善于想象,为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创作的潜能,让孩子们的动手、实践、审美、创造、想象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陶艺;教学
        陶艺教学,这一新鲜而又古老的教学命题,不仅能使学生感受祖国陶瓷艺术的魅力,增强热爱劳动的情感,而且能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技术意识它是益智陶情的良好媒介}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对陶泥可塑性、可变性的感受与体验;是培养学生塑造形体及对三度空间的处理方法;是学生在做陶实践中得到创造形象的欢快,以及在制陶中得到土与火艺术结晶的成功感的很好的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陶艺教学是中小学创新教育中的一种视觉“造型·表现”艺术,是创新课程内容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深受学生的喜欢,为学生的情感和观念的表达提供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给他们带来极大的身心愉悦。
        一、学生主动探究,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
        中小学陶艺课,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陶艺方法外,还需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通过欣赏、观察,对形体进行变形、夸张、让学生发挥想象,主动地创造新形象。以一个普通的茶杯为例,如何让这个茶杯变得神奇起来,有的同学说给它添上翅膀,用泥片做,再贴上羽毛,一片一片的富有层次感;有的说在上面切一个方孔加上窗台,窗扇和屋顶变成一座房子;有的说在表面添加鼻子、眼睛、卷曲的头发变成一个瓷娃娃。让学生在交流中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己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其实质要让学生主动与探究知识的过程,只有不断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学生想象的翅膀才会打开,调动学生主动投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才能促进思维的活跃和智慧火花的进发。中小学生社会经验少,活动空间有限,在制陶创作中常常感到困惑,鼓励学生就以生活中普通的事物作为创作陶艺的资料。
        二、在陶艺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辅导和教学
        首先,鼓励学生敢于想象。甚至可以想人非非,不切实际,人类就是靠离奇古怪的思维创新作为原始动力和经久不息的努力,才进入到一个个未知的科学领域中。有了创新思维,一件件精美绝伦的作品才会在学生手下呈现,让初见作品的同学感到惊讶。
        其次,引导学生善于想象。学生不循规蹈矩,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地大胆展开想象,在教师点拔指导下,创造出新颖独特、奇异传神的作品,给人赏心悦目和焕然一新的感觉。作品最后完成阶段,在造型和装饰方面作小部分的调整,从而更加贴近自已的创作意图和想法。如:侧重抽象还是具象?好的陶艺作品有时体现的就是一种思路或创意。要恰到好处地传达出自己的想法,命名显得格外重要,能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值得我们好好地推敲。


陶艺制作是一个很好张扬学生个性的途径,渲泄学生的情感,把制作看成儿时的一场游戏,而正是这种游戏启迪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老师对此要珍惜和爱护儿童发展的这种规律。只要他们在制作中是投入的愉快的,我们就不要过分地“权威”,过分地“挑剔”。我们要做到引导,如何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现力,做到敢想、敢做,尽情塑造,展现纯朴的艺术。
        最后,为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创作的潜能,我经常带学生参观陶艺展览,进行网上浏览,多看一些工艺品和参考书籍,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思维、活跃创作的想法,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创作的灵感,从而解决了学生创作题材缺乏的困惑。
        三、看重来自学生中的信息
        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来自学生的信息,是教案中根本预料不到的,它们恰恰是最有活力的源泉。因为这些信息通常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具有突发性,就连教师也没有想到,教师有时也会感到措手不及;另一方面它具有很高的价值,不管是学生思维的活跃,还是他们语言的生动,都体现了学生对教材从不同角度的理解。我们不能让这些珍贵的信息白自流失,作为教师要敢于利用它,不要怕课堂教学失控,这与创新新课程标准是相吻合的。这正体现了作品的价值,作品的生命力就潜藏在这不同的解读之中,我们强调看重来自学生中的信息,就是把陶艺课程看成一个发展变化着的形态,它没有固定的模式,是在千变万化中存在的,是与其它事物联系在一起的,也可以是超越时空的。但着重看学生的信息不等于轻视备课,更不能理解为可以不备课,听任学生在课上的自由发展、自由表现。如果不熟悉教材,不深钻教材,就不会激励出学生更加美妙的想法,对来自学生的信息也不会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也不会制作出激动人心的作品来。教师在课中预设和开放的窗口,只有在强调的同时,不要忘记教学还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且比起教案来它是一个更具生命力的系统。教师如果在陶艺教学中正确地把握住这两点,就一定会更加深切地体验到新课标带给创新教育的无限生机。
        把这些作品展示给全校的同学观看,又带进一批新的陶艺新星,从而让陶艺教学在校园中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并在我的引导和帮助下积累了大量的作品,看着自己用心灵与智慧塑造的艺术作品,把一块块平淡的泥土经过艺术的创造和加工,制作出一件件赏心悦目的作品时感到由衷的高兴,享受成功的快乐。当孩子们相互看到每个人身上都是泥巴时不由得会心的笑了,那是一种爽朗的笑声、是成功的喜悦。在这里,孩子们的身心放松了,思维活跃了,自我实现了,潜能开发了。陶艺教育让孩子们的动手、实践、审美、创造、想象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从陶艺实践中走出来的孩子平时更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了,他们能把无形东西变成有形的空间,把普通的事物变成神奇的作品,他们更善于把事物进行自我的艺术化处理,运用他们灵巧的双手,采用各种造型手法,塑造了一件件稚拙而富有生命力的陶艺作品,这些作品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体现了孩子们对生命的深刻感受。陶艺教学也给当今的创新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为美劳教育开辟了另一块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金文伟.陶艺专业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J].艺术教育.2006. (5) :16-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