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黎秋容
[导读] 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培养,小学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必须进行有效的引导,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和学习特征进行精细化的设计,掌握阅读技巧,增强阅读素养,以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从而使得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习惯,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中里乡中心小学   黎秋容 537113

摘要: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培养,小学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必须进行有效的引导,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和学习特征进行精细化的设计,掌握阅读技巧,增强阅读素养,以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从而使得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习惯,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 留守儿童 自主阅读习惯 培养策略
        引言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阅读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强调教师应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目的,调动学生阅读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所谓阅读习惯,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经常性重复练习而获得的阅读行为,它显示了学生阅读行为的规律性”。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阅读习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它一旦形成,就会贯穿于学生每一次阅读行为中,不论何时何地,外界环境一般无法影响和干扰到它。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往往缺少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他们对待阅读是陌生或不感兴趣的,缺乏阅读的积极主动性,更难以形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在充分了解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阅读习惯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培养策略和有效路径既十分必要也非常急迫。
        一、精选优秀读物,指导阅读方法
        教师在指导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阅读过程中要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不能有一丝马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其身心发展的优秀读物,可以让他们获得美的享受,从中学习到很多道理。教师自身也要注重阅读,只有自己的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分辨阅读内容的好坏。教师在推荐读物前最好能自己先读一遍,确认读物的阅读价值,然后再推荐给学生。在阅读方法指导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理解能力有限,因而要有耐心,循序渐进地慢慢指导,不能急功近利。只有一遍一遍地反复训练,学生才能理解透彻,体悟精华。
        二、凸显学生之于阅读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遵循“生本”教育理念,有意识地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将阅读习惯的培养纳入阅读教学是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的有效方式,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后,原本的“苦学”将转变为“乐学”,让学生爱上语文阅读,进而激发起自主阅读积极性。例如,在《桂林山水》的教学中,其内容多为一些对自然山水的讨论,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对课程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让学生对语言的讨论不再局限于自身的了解,而是让学生自行去搜寻课外资料,或寻找一些描写“山水”的优美文章,让学生自行组成小组,然后分别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现场朗读,这种实践性较强的活动能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在不断练习中,积累了较多的语文词汇,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


在课堂活动完成之后,学生就更加乐意投入阅读中去,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阅读能力,形成自身的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最终构建出高效的自主阅读模式,从而推动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其次,语文教师还可以站在强化基础知识掌握与拓展学习的角度,从课外为学生选择优质的阅读素材,提供个性化的阅读任务,使学生在不同类型的阅读活动中温故而知新,了解语文课内知识的实用方法,从而更加多元地积累知识点,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进而在无形中培养其自主阅读习惯。
        三、创新语文课堂教学形式,渗透高效自主阅读方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形式、渗透高效阅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方法的掌握和提升使得小学生面对一篇文本时可以找到方法去思考和阅读,积累丰富的阅读素材,真正做到了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例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构建一个“寓教于乐”的自主阅读模式,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渗透高效的阅读方法,全面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像在阅读文本《去年的树》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进行了精细化的教学设计,要求小学生进行预习和初步的浏览工作必须以教师讲解作品背景、示范性阅读和鼓励性习惯养成为基础。针对文本中的优美语句进行细细品味和阅读教学,有效增强了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环节,促进学生阅读习惯养成
        根据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学校可以制定合适的阅读计划,在各年级开设阅读指导课,对学生自主阅读习惯进行系统培养。小学低年级可以用“讲故事、听故事”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中年级以“读书分享”活动为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打好基础;高年级以“主题阅读”“整本书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做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人。学校应鼓励教师开展班级读书会,让教师先进行导读引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阅读推进课,让学生互相促进,在其中穿插一些阅读交流课,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从而进行更加深入的阅读和思考;在阅读活动尾声,教师可以开展阅读拓展课,通过一步步的引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爱好,促进其精神的成长和语言的习得。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现实的意义。在自主阅读的进程中教师要传授阅读技巧,激励学生重视阅读,积累丰富的知识储备,提升阅读量,从而养成创新思考和有效思维的习惯,促进写作质量的提升,逐步发展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周江南,张典兵.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12):146-148.
[2]张红调.谈小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能力的培养[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学校管理与教学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328-330.
[3]王亚萍.浅谈小学低段外来务工子女阅读习惯培养策略[J].教育革新,2020(05):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