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同伴教育上好《青春期》生物课的几点做法及收获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陈仙平
[导读] 同伴之间年龄相仿,更容易接近,沟通起来更容易 彼此接受,同伴关系在个体发展中具有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本文介绍了用同伴教育开展生物课学习的几点做法以及从同伴教育中所取得的收获。

广东省阳江市第二中学   陈仙平

摘要:同伴之间年龄相仿,更容易接近,沟通起来更容易  彼此接受,同伴关系在个体发展中具有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本文介绍了用同伴教育开展生物课学习的几点做法以及从同伴教育中所取得的收获。
关键词:同伴教育 交流  分享  青春期 
        提到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三节《青春期》这节课,每次上课还没讲到这一课,就有不少学生将书翻到这一页,在座位下悄悄地看,有的男同学甚至故意让我看见他很关注这节课,从学生的一举一动里我能看到孩子们都非常想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每天主要是生活在学校和家庭这两个地方,家庭是学生依赖的生活环境,家人的思想、价值观和处事方式早已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人格。家长们受以前观念影响比较严重,在家里很少跟孩子谈论有关青春期和生殖的问题,导致青春期的孩子对自己身体的变化和性知识知乎甚少。就目前社会来看,关于性知识,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负面信息,往往使得缺乏科学价值观判断的青春期学生较多地去关注一些性信息的诱惑性,以致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偏离了学校教育的目标。而青春期孩子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增强,他们不愿意过多和父母交流,反而更乐意跟自己的同学交流。同伴之间年龄相仿,更容易接近,沟通起来更容易彼此接受,所以同伴关系在个体发展中具有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心理学上称之为“同伴效应”。同伴教育指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之间传播知识,分享经验,传授技能的过程。青春期学生在校期间与同学朝夕相处,共同学习生活玩耍,如何发挥同伴效应,以更好地开展《青春期》生物课的学习,我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做法。
        一、课前小组长培训
        将全班男女生分别分成若干小组,即男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女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之所以要男女学生分开组,是因为进入青春期后,学生身体和心理上的困惑更愿意向同性别的朋友交流。选作小组长的学生,不需要学习成绩很好,但要阳光开朗、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好且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因为在同伴教育中,小组长要负责带领组员进行交流讨论和分享学习的重任。因此,选好小组长是顺利开展课程的第一步。课前,老师要安排一个时间给小组长进行本节课相关知识的培训,让小组长明确学习目标,布置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培训资料多样化,包括青春期调查问卷、青春期身体变化视频、月经和遗精视频、避孕套使用视频,手淫早恋及过早性行为等资料。
        二、课前同伴交流
        小组长接受培训之后,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组员进行交流与讨论有关青春期的各种问题,小组长要对害羞的组员或者对青春期有疑惑的组员给予热情的鼓励和帮助,同时可发放调查问卷,收集组员的情况。待小组长掌握本小组组员的基本情况之后,各个组的小组长要再次聚集一起交流小组存在的一些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方法,教师可适当从中指导。
        三、课中同伴分享
        在课堂中,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各小组长去组织组员分享成果。


每次分享时,小组的全体成员要一起到讲台上分享他们对青春期身体变化的认识,介绍处理男生女生青春期尴尬事情的方法,教师要适时给予鼓励和引导,分享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使每个小组都能顺利分享他们的成果。在这样融洽的气氛里,学生们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四、课后同伴交流
        在课堂结束前,教师要作归纳总结,最后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以供同学们课后交流,如:制作一份青春期的手抄报并开展评选活动,要求手抄报内容要科学性和丰富性。课后同伴之间再次交流,让课堂学习得以延伸。
        以上是用同伴教育模式去上《青春期》这节生物课的做法,这节课改变了传统教法,学生从不好意思变为乐意分享,由教师单一讲授转变为学生主动求知。以前传统的讲授法,整堂课都是老师在讲,孩子在听,有些孩子遇到感兴趣的内容和有疑惑的问题,不好意思在课堂表现和提问,以致整节课下来,气氛沉闷,学生对青春期还是没能大大方方地面对和交流。而我用同伴教育模式去上这节课,虽然前期准备的工作量比较多,但在课堂中我却能轻松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收获一:通过这节课,拉进了我和学生之间的亲近感,学生不仅把我当成老师也把我当成了他们的知心好友。例如有一个女同学课号后找我聊天,她悄悄告诉我,在床上没睡着时,她有时会用被子夹在两腿之间的阴部找刺激感,偶尔她还会幻想与一个异性朋友发生接吻等情景,她不知道有这种行为算不算正常。换作以前,上完课是没有学生再来跟你谈论有关这些青春期的问题,而通过同伴教育,学生都能够敞开心扉,正视自己的问题,主动寻找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这就是同伴效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收获二:通过小组长的帮忙,能够更加准确全面地了解到全班同学的青春期身心发育情况,能及时引导和帮助有青春期困惑的学生走出心理阴影,使学生更自信更从容地度过青春期。据初步了解,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存在一些青春期困扰,且男女生都存在“手淫”现象,甚至有些学生还有性自慰。他们一直不敢和父母交流,平时也不好意思跟同学说起,刚好可以通过这次活动大方地去谈论。
        收获三:通过这次同伴教育,发现学生群体是一个多元化的集体,他们都有各自的特长,在课堂中可以以游戏、访问、角色扮演等形式展现自己的才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坚决杜绝满堂灌的传统观念,教师不用担心学生学不到知识,学生比我们想象的能干很多,也有很多新的想法,只是有时候没机会让他们展露。
        同伴教育就是利用学生群体的趋众倾向特点,对同伴教育者先进行培训,使其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巧之后,再由他们向周围的同学传播知识和技能,甚至可以更广泛的范围传播,以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小组长应该是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学生去担当,教师在培训时应该注重态度和技能的培训。切记教师不是主持人的角色,教师应该是提出话题讨论的引导者。  
注:本论文是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研究课题“中学生青春期性心理健康同伴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8YQJK26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建化 郑波. 基于同伴教育理论的高校体育工作的改革与实施[J]. 运动, 2014(07):83-84.
[2]桂晓玲 肖正. 高校同伴教育德育模式研究[J]. 毕节学院学报, 2012(11):116-119.
[3]沙莉. 提倡“同伴教育”,减低毒品危害[J]. 云南电大学报, 2007(4):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