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初中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探讨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王学艳
[导读] 聋校中具有听力障碍的学生在心理上容易出现自卑、焦虑、恐慌等心理障碍,严重的还会出现暴力倾向,长此以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不利。因此,聋校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疏导教育高度重视。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和情感性,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能够潜移默化的化解听障学生的心理障碍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将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聋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明显了改善。

富宁县特殊教育学校  王学艳  663400

摘  要:聋校中具有听力障碍的学生在心理上容易出现自卑、焦虑、恐慌等心理障碍,严重的还会出现暴力倾向,长此以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不利。因此,聋校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疏导教育高度重视。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和情感性,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能够潜移默化的化解听障学生的心理障碍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将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聋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明显了改善。
关键词:聋校语文教学;初中语文;心理健康教育
        前言
        听障学生虽然在听力上与普通学生有差别,但是在心理健康发展上与普通初中生并无差别,他们因为自身的生理缺陷,感情会变得敏感脆弱,极易发生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学生今后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听障学生的心理多为自卑,
缺乏一定的自信心,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接受信息困难,三观形成容易受到误导。因此,聋校会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但是光有相关课程还不够,还需要在日常文化课程中渗透心理教育因素。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教材中选用的课文具有广袤的精神世界,能够使听障学生在学习的同时,精神世界得到洗礼,因此,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具有一定的学科优势的。
        一、利用语文学科进行生命教育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说:“有必要充分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并充分利用汉语的教学技能。语文课程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发扬民族精神,使学生可以受上乘文化的影响。塑造和奉献祖国和中华文明的爱,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特征塑造了健康美丽的情感和对生活的勤奋态度。”这是将汉语教育与生活教育结合起来的关键点。发现汉语科目的生命教育资源,使听障学生意识到宝贵的生命和生存价值,并正确对待生命。例如,在《生命的意义》这节课的学习中,在这节课中,有很多阐释生命意义的语句,在讲到这些语句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命意义的心理健康辅导,使学生明白,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要因为自身的缺陷就自暴自弃,而是要勇敢的拥抱生命,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再例如,在《项链》这节课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通过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前后变化的关键语句,对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前后的对比,教育学生在生活中不要进行攀比,爱慕虚荣最终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并对文中十年后的玛蒂尔德的变化进行分析,使学生看到十年以后的玛蒂尔德已经抛弃了娇气和任性,远离了虚幻的遐想,而成了为明确生活目标一步步攀登的奋斗女性。这时的玛蒂尔德是一个由外在形象美到内在精神美的女性,十年后的玛蒂尔德给学生树立了榜样,只要明确人生目标,不虚度光阴,就会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成年人。



        二、挖掘语文教材中人格培养素材,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听障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交往能力由于听力残疾,导致语言交流障碍,容易形成自卑、多疑、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心态。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了解作品中塑造的各类典型形象,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克服语言障碍的自信心。例如,在学习冰心的《小桔灯》时,这个故事发生在解放前的重庆,故事中的主人公与学生年纪相仿,因此,学习这节课时,学生更容易产生共情,在学生动情之处进行心理教育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饥寒交迫,加上母亲病重,这样的境遇即使是对一个成年人来说,也是要有很大勇气才能应付的,小姑娘的形象瞬间就在学生们的心中高大起来,教师此时可以教育学生见贤思齐,学习小姑娘乐观向上的品质,并在困境中学会自立自强。
        三、利用语文教材录制微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是质量与美丽的文学作品。听力障碍的学生听不见,但眼光敏锐,展开教科书时,他们会通过多媒体设备看到精美的图画和漂亮的词汇,微课中的图片和文本的组合可以用于视觉感官的补充能。因此,聋校学校的中学汉语教师应该能够充分理解微课教学的优势,从而通过微课教学提高汉语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变了,故乡》《峨眉道上》《刘家峡水电站》写景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进行相关景色的微课录制,学生在视频美景的感官刺激中,审美和精神世界都得到了美的洗礼,精神层次会得到很大提升,在这样壮阔的景色中,学生心胸变得开阔,会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结语
        听障学生相较于普通初中生更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在信息爆炸式传播的今天,聋校语文教师作为学生人生道路的领路人,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优势,利用语文教材优秀的中外课文对学生进行渗透式心理健康引导,引导学生正视自身的生理缺陷,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未来,并学会珍爱生命。作为聋校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发挥语文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全面提高听障学生素质,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李业平.聋校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8):128.
[2]汤勇.浅谈如何优化听障学生语文教学困难的探讨[J].中外交流,2019,26(22):80-81.
[3]陈敬江.听障学生语文教学的有效行动策略[J].读与写,2018,15(34):98-99.
[4]陆军.特教学校听障生语文课堂中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11):172-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