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语童趣"的古诗吟诵教学策略研究——以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古诗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蒋兴雪
[导读] 古诗吟诵在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中多有体现,“妙语童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积极的教学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愿意主动去学习古诗词文化,感受古诗词文化的历史魅力,减少小学生因为古诗难懂造成的学习排斥心理。本文将以“妙语童趣”为古诗教学策略研究方式,增强小学语文的部编教学研究水平,提升古诗教学的教学发展水平。

成都嘉祥外国语锦江小学 蒋兴雪   610000

摘要:古诗吟诵在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中多有体现,“妙语童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积极的教学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愿意主动去学习古诗词文化,感受古诗词文化的历史魅力,减少小学生因为古诗难懂造成的学习排斥心理。本文将以“妙语童趣”为古诗教学策略研究方式,增强小学语文的部编教学研究水平,提升古诗教学的教学发展水平。
关键词:“妙语童趣”;古诗吟诵;小学语文
        古诗词承载悠久的文化历史,小学语文教材中,重视对古诗词编版的增加,目的是提高小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比重。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文化发展的转变,古诗中优美精练的辞藻对于当下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较为困难。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中古诗教学水平,采用“妙语童趣”古诗吟诵的教学方法,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情绪变化,重视对学生的积极主动古诗学习引导,以下是以小学语文古诗编排的“妙语童趣”古诗教学为基础的教学策略研究。
        1古诗吟诵中“妙”的体现
        古诗吟诵是以语言的精炼表述为基础,展开丰富的想象,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小学生对于古代诗词还处于初步接触认识阶段,对于抽象的古文化认识不足。教师在古诗教学中,需要根据古诗文特定的背景文化,对学生引导教学,运用多种方式展开吟诵。吟诵古诗让小学生参与到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中,培养文学素养的同时,感受诗人所处的生活年代。吟诵的过程是一种自我感受,怡然自得的感受,是文化修身养性的过程。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教师可以吟诵范例,让小学生模仿吟诵,感受诗人在寂静月色下的思想情怀。想象在特定的环境下,诗人独自他乡,奔波离愁的心念波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深刻地描绘了诗人梦醒时分,在恍惚迷离的状态下感受到冷清的月光下的凄凉,意境表达心境,烘托出诗人漂泊异乡的孤苦寂寥。在诗词的吟诵中,小学生在感受到诗人的心境意境的同时,可以按照更好的节奏体会感受作者当时的状态,有利于小学生感受古诗的美妙之意。
        2古诗吟诵中“语”的体现
        小学生的古诗吟诵教学中,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段特点分析,结合古诗的场景、人文、事件等,编纂丰富的古诗情节,加深古诗的丰富度,更好地为学生展示古诗的内涵,充分展现古诗童趣意境。小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还处于初级的认知阶段,对于古诗中的“语”意理解不充分。在古诗编排中,需要根据诗词所表达的内容,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内容进行分析,重点是引导学生建立主观的理解价值意义,深入地探讨古诗词所提供的意境。


通过表情、语言、神态、心理等方式描述古诗吟诵的场景,实现细化分析的过程。
        例如,在杨万里的《小池》中,“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情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其中,通过诗词中的“无声、细流、照、露、立”几个词汇,将古诗中蜻蜓点水的动作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欲用拟人、想象的方式,描绘出小池、小荷、蜻蜓之间的相伴,以抒发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诗词语调感悟欢悦。
        3古诗吟诵中“童”的体现
        古诗词的情境画面展示为小学生学习古诗提供良好的带动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运用古诗演绎,感受诗人当下的心境。童趣肢体语言的表达,更有利于小学生于古诗的学习。通过模拟表达的方式,将现代的动作展示与诗人进行历史穿越对话,以演绎表达的方式,体会诗人的感悟。在《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现场演绎,同时带有动作展示,语言、动作、神态上都搭配起来,提高古诗吟诵中小学生的参与性,忽略古诗词的枯燥乏味,吸引学生将关注点落到亲身感受上。小学生在亲身感受上理解古诗带来的乐趣,加深对于古诗的理解力。
        4.古诗吟诵中“趣”的体现
        小学古诗学习中,采用多样的趣味学习方式,可以为小学古诗的兴趣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绘画、写生、表演、演讲、感后感等多种方式,学习古诗吟诵中的知识内容,感受诗人创作古诗的情境,理解古诗的内涵。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中,诗人通过一系列的颜色刻画,“黄、白、翠、青”,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动态美景,而远眺窗外的“千秋雪、万里船”,又是一片繁忙的景色。在小学生的古诗吟诵趣味练习中,可以让学生进行配色展示,通过对古诗的理解,采用作画的形式,展开想象,创作出作者眼中的画面。将语文课堂融入绘画意境的特色方式,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妙语童趣”在古诗吟诵的教学中是非常有效且重要的,在小学语文部的编版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他们快速的发现生活中的美,欣赏古诗词的美,深化传统古代民族文学价值意义,优化古诗吟诵的教学策略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海虹.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生活化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20(9):15-32.
[2]谢裕琼.吟诵,让古诗学习充满情韵[J].小学教学参考,2020(16):60-61.
[3]温春来.小学低年级古诗吟诵课模式初探——以统编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吟诵教学为例[J].新课程,2020(16):9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