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育人理念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曹雪莹
[导读] 小学生正是思维逐渐成熟的阶段,也是教育的关键阶段,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育人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充分发挥小学教育的育人功能,意义重大。本文首先阐述对育人理念的几点思考,其次分析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落实。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新城镇西街小学    曹雪莹

摘要:小学生正是思维逐渐成熟的阶段,也是教育的关键阶段,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育人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充分发挥小学教育的育人功能,意义重大。本文首先阐述对育人理念的几点思考,其次分析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落实。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育人理念
        引言:
        追寻小学教育中的育人价值,以优秀的育人理念为指导思想,展开探索,增加育人效果,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不仅会让小学教育更加顺利展开,也能过作为一种内涵、素养,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
        一、渗透育人理念的意义
        首先要明确的是,学校作为重要育人场所,本身就具有育人职能和育人责任,“立德树人”一直是教育的根本含义,其次要看到传统教育中育人功能往往有所缺失,传统教育更多的偏向于单调的知识教育,这也就是应试教育的弊端,培养出来的学生学习很好,但其他方面素养却不足,成为“书呆子”,新时代重新定义了学校的育人功能,从应试教育向着素质教育大跨步进发,从单调的“知识”教育,逐渐转变成了“知识+思维+情感+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教育,教出来的学生不仅知识好,而且学习能力突出,思维成熟,心理健康,德行操守良好,情感饱满,归本溯源,真正实现了学校的育人功能。所谓育人理念,就是在长期实践中提炼获得的育人过程经验教训,总结而成的育人优秀指导思想,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育人理念,优化育人途径,最终完善育人功能,是对学生负责的体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渗透育人理念的途径和建议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育人理念,进而运用有效的手段去拓展育人功能,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来思考。
        (一)教什么
        1.教导学生知识:这也是在班级教学和管理中一直在做的,教给学生知识,让学生开阔眼界,提升思维能力,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
        2.教导学生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班级管理中,要教导多方面的能力。而要切实有效的教导学生这些生活经验和能力,单靠说教是不行的,还需要让学生去亲自实践,进而在亲自实践过程中获取实践经验,最终提升能力,放在班级管理中说,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或相互管理,收获管理经验,提升综合素养。
        3.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是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重点,潜移默化渗透在教学和管理中的点点滴滴,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养成的良好素养,会对其帮助巨大[1]。



        (二)怎么教
        1.言传:小学生思维能力不足,且没有足够的理性认知,一些教育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在学生思维中刻下印象,夯实综合素养基础。在言传的时候,注意要巧妙引导而非强硬灌输,要充满关爱,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从正反两面乃至于多个角度带领学生理解感悟,言传的效果会更好。我在平时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比较重视这一点,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还处于建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期,此时多进行言语教育是很有效果的,我常常会用一些名言警句来辅助言传,比如吾日三省吾身……,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
        2.身教:环境因素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小学生正是观察、思考、模范外界人或物进而充实自身的阶段,家长和教师是学生所接触的最多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教师以身作则,在自己身上展现优良的德行操守,展现良好的素养,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教师越优秀,培养出来的学生就越优秀。身教这就更重要,所以我非常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比如我要让学生有时间观念,就从自身做起,不迟到,不早退;要让他们热爱学习,我也从自身做起,热爱工作,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样的行为在学生中间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影响,他们也都按时上课,认真听讲。
        3.身行力践:这一点在上文提及过,身行力践的主题在于学生,学生通过身行力践,获得生活、学习或管理经验,会充实自我,提升综合素养,在班级管理中,即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相互管理[2]。这里简单划分为三步走,首先第一步,让学生参与班级规章制度或其他事项制定中,例如班干部一般有班主任和各科教师决定,不如让学生民主选举,推举出他们心目中最适合的班干部人员;例如让学生自主决定下一堂班会的演讲内容;其次第二步在于以集体制定的规章制度为框架,让学生自主进行日常管理,例如让学生轮岗当班长进行管理,例如在作业收发和习题评改中,让学生自主评改或相互评改;最后第三步引导学生回顾反思,学生在身行力践的过程中会收获实践经验,但因为小学生思维不成熟,这种经验往往是碎片化的、混乱的,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反思,就是将这些混乱的、碎片化的经验归纳总结,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4.分层管理:分层管理是因材施教理念的体现,学生身上存在差异性,教师应尊重学生身上的差异性,进行简单分类分层,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管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关注点往往在综合表现好的学生身上,新时代教育却需要进行调整,对综合表现较差的学生施以更多关注和爱护,将班级管理资源倾斜到他们身上,分析学生身上的缺陷和不足,找出原因并解决问题。例如某一学生在班级管理中不服管教,教师通过分析原因,原来是由于家长习惯棍棒教育,导致学生反抗心理比较强,教师应该及时和家长沟通,分析和优化教育方法,改掉棍棒教育方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育人理念,优化育人途径,最终实现全方位的育人功能,培养出综合素养更好的学生,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娟.立德育人,做好学生引路人——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育人理念[J].读写算,2020(30).
[2]桂仁江.探究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策略[J].国际教育论坛,2020,2(5):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