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融合教育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侯罗娜
[导读] 在我国,残疾儿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进入幼儿园,失去受教育和融入社会的机会,影响了残疾儿童的正常享受教育的权利。推动学前融合教育的开展,对残疾儿童进行必要的康复和补偿训练,使残疾儿童与一般儿童一样得到全面发展,开发潜能,为残疾儿童参与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江苏省溧阳市培智学校 侯罗娜 213300

【摘要】在我国,残疾儿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进入幼儿园,失去受教育和融入社会的机会,影响了残疾儿童的正常享受教育的权利。推动学前融合教育的开展,对残疾儿童进行必要的康复和补偿训练,使残疾儿童与一般儿童一样得到全面发展,开发潜能,为残疾儿童参与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学前教育;融合教育;残疾儿童;策略
        一、学前融合教育概述
        学前融合教育是指让大多数残障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在普通幼儿园进行学习的教育形式,通过统一的系统管理,将不同的学生融合在一起,促进残疾儿童融入社会,接受教育,使残疾儿童可以顺利入学。
        我国学前融合教育主要形式是随班就读,包括正常班级模式、正常班级加巡回服务模式、正常班级加部分特殊班模式[1]。在具体的实施中,一直缺乏法律法规来进行保障,学前融合教育开展的情况并不乐观,基本上很少有普通幼儿园接收残疾儿童,大部分接收了残疾儿童的幼儿园都停留在随班就读上。
        二、推动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的策略
        1.幼儿园要提高对学前融合教育的接受程度
        幼儿园管理者要积极接纳残疾儿童入园,组织教师和相关人员参与学习学前融合教育的相关内容,加强学前融合教育的专业培训,借鉴先进教育经验,提高幼儿园对残疾儿童的接受度,提高学前融合教育专业水平。幼儿园在开展学前融合教育时,要积极争取专业人士的帮助,为残疾儿童制定相应的个性化教学计划,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实施多样性的学前融合教育方式,培养出适合我国环境的特殊教育专业人员,推动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幼儿园也可以与专项康复机构合作,积极引进先进的康复治疗方法,将专业人士请进幼儿园,使残疾儿童接受治疗和教育,根据残疾儿童的实际情况,建立具体的教学计划,保育、教育和治疗并举,实现残疾儿童的良好全面发展。
        2.相关各方要共同协作,推动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
        在我国学前融合教育仍在起步阶段,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和高校之间相互合作,建立相关教育平台,使幼儿园得到专业的技术支持,共同推动学前融合教育的探索和推广[3]。
        3.树立学前融合教育的观念
        人们对学前融合教育的观念影响着人们的态度和行为,要改变学前融合教育在我国的现状,就要树立学前融合教育的正确观念,使得残疾儿童可以在幼儿园接受正常的教育,得到全面发展。部分残疾儿童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受到影响,也没有发育迟缓的现象,幼儿园管理者要打破偏见,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肯定学前融合教育的积极作用,消除人们对学前融合教育的疑虑,树立人们对学前融合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念。
        在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的现状中,残疾儿童仍然处于较为封闭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影响了残疾儿童融入社会的步伐。学前融合教育是实现残疾儿童良好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残疾儿童的学习生活中,推广学前融合教育,相关部门、幼儿园打破旧观念,师范院校加强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实现学前融合教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推广和发展,促进残疾儿童接受正常的教育,早日融入社会。



        三、学前听障儿童融合课堂教学模式
        1.绘本欣赏,感受学习
        绘本主要以图画为主,能够引起儿童的视觉感受,适合学龄前的听障儿童欣赏。在绘本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认知能力水平高低不均的学生来说,他们都能有各自相应层次的需求与收获。
        如在绘本《谁藏在哪里》中,对于认知能力较弱的听障儿童来说,他们可以从中认识不同种类的动物,而其他孩子则可以通过一些动物的特征来判断动物们隐藏的位置。由此可见,即使融合活动中普通儿童与听障儿童的能力差异较大,但通过不同的适宜个体目标的制定,也能够让每一位普通儿童,每一位听障儿童都得到成长。
        2.炊事活动,体验生活
        在炊事这项儿童喜欢的活动当中,我们给他们提供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境当中使用事先准备好的工具。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准备一些真实的食材,让幼儿尝试制作。这样无论是普通儿童,还是听障儿童,他们在炊事活动中都能得到相应的锻炼。
        例如,开展炊事活动《香香小圆子》时,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以及自身意愿来制作小圆子,有的孩子重点认识不同颜色的蔬菜,有的孩子则通过捏、揉、搓等手部精细动作制作小圆子。听障儿童虽然在认知能力表现不如普通儿童,但他们完全可以通过个别化的指导,通过操作做出彩色的小圆子。
        3.游戏比赛,增强趣味
        克鲁普斯卡娅曾指出:儿童不仅在学业中进行学习,而且在游戏过程中也学着组织,学着研究生活。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它有助于听障儿童沟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动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体育游戏《奔奔运动会》中,教师通过设计投篮、滚球、拍球、丢沙包等活动,让孩子们对游戏活动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听障儿童尝试与普通小朋友建立联系,他们通过手拉手活动,相互击掌鼓励。这样的游戏也为听障儿童今后融入主流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艺术表演,展示自我
        《指南》中指出:让幼儿喜欢参与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感受生活和艺术的美好。艺术表演无论对于听障儿童还是普通儿童来说,都是他们表达情感、调整情绪的最好方式之一。
        例如,在毕业典礼的歌舞表演中,一部分由普通儿童进行舞蹈动作的表演,另一部分则由听障儿童表演,主要是根据他们的特长进行展示,有的擅长唱歌,有的可以打手语等。他们通过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了节目的表演。
        总之,无论是从社会、经济方面来讲,还是从儿童人权方面,实施学前融合教育都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在融合实践中,我们虽探索出一些值得分享的方法和经验,但是,融合之路还很漫长。在融合教育实施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去面对、去解决。比如,如何创设更加适宜的融合环境,如何对学前融合教育开展有效的指导,如何实施学前融合教育的评估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加倍努力,最终为学前残障儿童提供更加优质的融合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任全力.对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速读旬刊,2016(6).
[2]游海鑫.新时期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成功:中下,2018(2):26.
[3]陈晓.学前融合教育的师资培养现状与展望——以云南省为例[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5(5):18-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