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户外去,在课程中——在室内外融合中发现课程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方兰
[导读] 大自然是孩子最佳的学习场,在那样的场所中,自然资源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最好资源,孩子的本性才能等到更好的释放,他们的自然潜能才能得到更好的激发。以往,我们习惯把室内作为游戏的场所;孩子习惯在室内游戏和学习;习惯室内外活动独立分开。

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中心幼儿园 方兰 213300

【摘要】大自然是孩子最佳的学习场,在那样的场所中,自然资源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最好资源,孩子的本性才能等到更好的释放,他们的自然潜能才能得到更好的激发。以往,我们习惯把室内作为游戏的场所;孩子习惯在室内游戏和学习;习惯室内外活动独立分开。本文从三个方面探索了如何组织幼儿走出园区,到户外去,并开展相关的课程实施,以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课程;游戏;环境;感悟
        对于一所新建园来说,充裕的户外活动场地(户外纯活动面积11150平方米)在同类幼儿园中实属难得,也使我们敏锐的意识到了户外带给了我们丰富的课程资源。中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曾经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我们应该向大自然学习”。
        一、到户外去   
        结合本园的实际,“到户外去”成了我们进行园本课程建设最务实的呼应,更是当下孩子迫切需要的。于是“在室内外融合中发现课程”很自然的成为了我们的一大课题。
        (一)让游戏空间更具开放性
        将室外也作为教室,打破室内外空间的界限,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活动空间进行游戏,且能够轻松、安全地随意往返于室内和室外。如幼儿可以提前做好游戏计划,计划的主要内容有游戏的时间、地点(室内或室外)、玩伴、游戏内容、任务等。当游戏结束后,师幼根据游戏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小结,为下一次游戏作参考和基础。
        (二)让游戏探索更具连续性和深入性
        以往幼儿都习惯在同一独立空间游戏,室内游戏和室外游戏时分时段进行,是脱节的。将室内外打通让游戏时间更灵活,幼儿不会担心游戏时间限制了他们游戏的继续。这样一来,游戏的自主性更强了,幼儿更加专注于当下的游戏与学习,从而推动了探究学习的发生,逐渐进入自主性地深度学习。
        (三)让室内外经验无缝连接
        由于之前限制了幼儿室内外空间的游戏与学习,因两者主题的不同,导致幼儿获得的经验是碎片化的,缺乏系统的梳理,甚至使得一些有价值的游戏经验断层或是被遗忘,从而影响了幼儿下一阶段的探索、学习。于是,如何帮助幼儿室内外经验的连接、新旧经验的连接以及怎样把一些连续性经验的获得进行梳理提炼,是我们在践行室内外学习融合的研究中的核心任务。
        二、在课程中
        有了对于“到户外去”的实践与思考,我们进一步建构、架设具有地方特色、真正的“绿色生活”体系。在“绿色生活”中我们倡导:健康生活、智慧生活、创造生活、审美生活,这一倡导立足儿童发展,既体现幼儿一日保教日常活动中,又体现在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建设实施中。在发现课程中,我们主要梳理了以下路径:
       (一)课程准备
        课程资源是园本课程建设的基础和重点,是园本课程实施质量的主要保证。那么,基于园本实际,让园所资源为课程服务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1.合理规划户外场地
        全面规划幼儿园总体户外场地,以园内的水渠为界限,水渠以西为运动区域,水渠以东为自然体验区域。运动区域满足幼儿各运动核心能力的发展,自然探索区支持幼儿的户外自主性学习活动。



        户外地质地貌多样化,场地划分区域化,设备器械多功能化,让幼儿园户外整体环境成为一个三维空间充分利用。为“支持幼儿户外自主性学习”提供保障。
        2.统计、梳理目前场地内自然课程资源,并建立资源库。
        主要资源包括:园内户外路面地形;花草、树木的种类、数量、特点;当地四季气候的变化;以及节气、习俗等。
        (二)“室外课堂”成为课程实践的抓手
        “室外课堂”是指儿童要能在室外和室内之间无障碍地切换,增加儿童户外活动的机会并提升质量,室外和室内空间共同构成儿童完整的学习环境。在园所自然体验区创设多个“室外课堂”,即供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户外场所为幼儿提供大量学习机会。
        1.在“室外课堂”中调整环境
        通过观察幼儿户外游戏行为,动态调整幼儿需要的环境。如材料区的材料是随着幼儿的探索需要进行不断调整的;在操作区内提供了多种操作的空间:桌面、地面、小黑板等;展示区则是连接游戏、课程主题的开展,是幼儿的记录的探索过程、作品等与同伴分享的空间;在休息区内提供地毯、桌椅、喝水区,孩子们玩累了可以坐坐、躺躺、聊聊天。
        2.在“室外课堂”中随意切换
        孩子们可以在室外与室内无阻碍随意切换,根据自己探索与学习的需要自主选择游戏空间、玩伴、材料。将室内外经验融合,帮助孩子进行自主性的、项目式的学习。
        3.在“室外课堂”中发现课程
        当孩子们走出户外,对户外对孩子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发现课程。
        如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围墙边发现了百日菊,他们欣喜地讨论着化的颜色、猜测着花名。老师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百日菊的外形特征,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花瓣的排列顺序、花瓣生长的层次性......于是他们开始了写生活动。
        可见教师应基于幼儿游戏的需要给予鹰架支持,帮助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促进其发展。从以上案例1中幼儿通过对“百日菊”的感受与欣赏后对“百日菊”进行写生。
        三、在感悟中前行
        在园本课程探索的路上,对幼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幼儿在自然中拥有更多真实和愉快的体验,也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机会和刺激因素,是一个发现问题到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获得新经验、获得生长。同时实现教师理念的转变,许多长期以来习惯在室内完成的、教师主导的学习活动,变成了一种以室外环境为依托、教师支持、儿童发起的课程,教师学会充分信任和适度放手,成为儿童自主开展游戏活动的观察者和支持者;成就主动学习的儿童,儿童在开放的室外环境里,在老师的支持下以放松的状态自己主导游戏活动,努力实现以儿童为中心的学习,支持儿童自然健康的身心发展。
        在园本教研中,教师以“观察故事分享”、“课程故事分享”的形式交流所思所行。在专家引领下、在集体思维碰撞下,她们渐渐走进孩子,走进孩子的世界。通过课程的实施,实现了教师从理念的转变到行为的转变,如观察分析能力增强了、课程意识提升了,渐渐地老师们对于孩子的问题纠结了、对提供材料的适宜性有了思考,《指南》成了他们的“随身物品”。
走向“发现”,我们在路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