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学习历史的意义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黄启法
[导读] 促进出中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将初中历史课程扩展为“大历史”的学习,将历史知识与文化、修养、哲学相结合,有利于实现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道德、情感乃至法治意识的培养,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让传统文化回归历史课堂,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进行积累和沉淀,是初中开设历史课程的重要目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兴中学 黄启法   530706

摘要:促进出中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将初中历史课程扩展为“大历史”的学习,将历史知识与文化、修养、哲学相结合,有利于实现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道德、情感乃至法治意识的培养,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让传统文化回归历史课堂,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进行积累和沉淀,是初中开设历史课程的重要目的。
关键词:初中;历史;意义
        引言:要研究历史的意义和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人类总是需要研究历史。初中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应该学好历史。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正处于求知欲最旺盛的阶段,这一时期也是培养青少年对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的最佳时期。教师要做好学情调查,也要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以多种形式开展历史课程,使学生在听觉、视觉、触觉对历史文化进行接触,获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具体来讲,学习历史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史为鉴
 历史作为镜子,在当前形势、国际大环境和个别事件的解读中具有更深的分析力和视线。同样,学习名人传记,了解个人得失也可以指导个人的实践。诸葛亮在出师北伐时,向后主刘禅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所言:"亲贤臣,远小人,此前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就是在告诫刘禅此乃前车之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告诉我们的领导人该如何用人。隋炀帝贪图享乐、昏庸无能、残暴统治,最总导致王朝的灭亡。然而,唐太宗吸取隋王朝的教训,提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古代各王朝的兴衰让我们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就是认识到这一点,从而赢得天下[1]。
 二、学习和传承历史文化
 很多学生对传统文化是感兴趣的,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有接触,但由于其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且琐碎,学生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不知其所以然。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可以调查好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环境,了解学生的兴趣点,然后再根据教科书上的内容,对有关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扩展。为学生营造丰富的文化体验,使学生将生活中的实际内容与历史文化结合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也能使学生对相关的历史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历史典故,对历史的了解,也会让学生认识到文是不分家,从而为语文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参考。对历史的学习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借鉴参考意义,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会体现在历史学习中,成为学生在学校获得综合素质素养的重要途径[2]。



 三、丰富自我修养的内容
 历史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开辟更多角度的审美道路,利用学生的主动审美来实现自我修养内容的丰富化。历史课堂教学活动比较突出地实现了动态的知识传递,反映了教与学的双向运动,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开展这种审美过程,则非常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和空间。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相关材料在丰富的感官体验中展示榜样在历史长河中的角色,并对传统文化之美进行内化。还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寻古迹,走访民俗,实现直接经验的积累[3]。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产生美的感受,对历史人文精神的认识升华为对历史文化思想的价值认同。
 四、掌握科学对待历史的方法和态度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会接触一些历史事物,他们的呈现形式各具特色,但我们中学生往往会分不清他们到底是真实的历史还是在传承过程中形成的历史故事。探求历史的真相也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萌发的正常心理需求,为了能够更好的分辨历史材料的真伪,需要初中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掌握研究历史的科学方法。比如,在一些网络游戏或影视剧中李白往往会武功,但在学生学习经历中,李白大都是以诗人这种文人形象出现的,这与李白的武侠形象大相径庭。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探究,指导他们了解相关史书中的记载。首先,教师有必要让学生认识到历史课本与正史史书之间的关系,以及记录唐朝历史的重要历史典籍,了解史书的结构,学会如何查阅。然后,再引导他们在这些书籍中去搜索有关李白的记载。经过自学后,学生了解到李白确实会武功,而且剑术具有一定的水平。
 结语:历史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怎样对待历史也决定了学生会成长为何种人。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好历史课程的范围,既不能只教教材,也要注重历史辅助阅读材料的探索性和教育意义。尤其,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增强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强化爱国主义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当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为学生揭示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对历史文化的剖析,引导学生分别从整体和具体两方面感受文化的魅力,引发心灵共鸣。
参考文献:
[1]李庆新.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及价值分析[J].求知导刊,2020(41):67-68.
[2]杨广生.初中历史课到底教什么?[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3]县沛麟.以史为鉴,情感渗透——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策略[A].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七)[C].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福建省商贸协会,20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