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复习课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谢家义
[导读] 本文主要是从课堂实践方面讨论如何在教学实践积累,并科学深入分析学生学习的盲区和误区,老师充分研究教材知识网络,科学的进行安排复习的内容和环节的基础上,从而深层优化数学复习课设计,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四川省彭州市北城小学 谢家义

摘要:本文主要是从课堂实践方面讨论如何在教学实践积累,并科学深入分析学生学习的盲区和误区,老师充分研究教材知识网络,科学的进行安排复习的内容和环节的基础上,从而深层优化数学复习课设计,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复习课;积累;盲区;误区;综合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教材安排是以知识点线形按排的,虽然每册教材安排有2-3个整理与复习的内容,但大多以知识回顾或练习检测的形式出现。要想通过有效的优化设计,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就需要我们老师充分重视数学复习课,从教师教学实践积累的准备,课程要求(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精准化)的准备;学生学习心理(儿童视角下的数学学习,包括新旧知识的错误认知来源分析);课堂设计优包括课堂设计的()趣味化问题设计的灵活性、开放性、创造性方面)准备多方面入手。来保证复习课收观察家良好的复习效果。认真上好复习课,是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必不少的环节之一,现在浅谈一下本人在这方面的一些心得。
        一、要上好复习课教师首先要做好自身的准备和对学生学状况的充分的了解。做到复习有重点,难点和复习点有突破,复习后知识在维度上有提升和突破,尽量少做铺地毯式的大量复习练习。
      在上复习课前。教师对复习的内容有相当熟悉的研究,对复习的知识点要了然于胸。做到不仅要了解本次复习的要点还要了解知识点在整个小学或整个数学教学体系中的作用。在复习中做到连点成线,结线成网,让学生形成有效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准确地掌握相关的概念和法则,渗透良好的方法教育。
     如在小学四年级上期的运算律的复习设计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小结一下学习了哪些运算律?五律一性质中哪些是相同的?加法的交换律与乘法的交换律;加法的结合律与乘法的结合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在同级运算中都可以通过改变运算顺序,到达前步计算结果凑整,使后面计算简便的目的。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告诉同学为什么可以做?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加法的交换律因为相加凑整的,所以看个位相加是否满十。乘法的交换律是相乘,看个位相乘是否满十。你能通过平时的练习积累告诉其他同学一些窍门吗?在我们学习的运算律中哪个与上面四个运算是不太相同的?是乘法的分配律。为什么?从运算上来看,它有加有乘,我们在前面练习中你认为同学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哪里呢?形象的说就分配不公平,展开时只用括号外面的数乘第一个数而不乘第二个数。聚合时把相同的乘数乘了两次,你能举个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一下为什么上面两种做法是错误的吗?从上面复习你从知道运算律简算的基本方法是什么(想办法凑整),你能给同学们能出几道运用运算律简算的题,难一难别的同学吗?
      相信通过这样的复习,同学对运算律的识记、认知、运用和甚至其他的简便方法的运用都有更学深刻的认识。也会学习整理、比较、开放性思考问题等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



        二、在复习课前做好新课学习中学生学习难点,易错点的收集,从儿童的视角研究错的原因,做好学生学习中的盲区和误区的来源分析,深挖学生数学概念、数学方法中的“地雷”,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有一句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当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错,学生的错误暴露出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或片面的认识,数学是严密的、科学的。而学生的错误认识有来自于生活中的片面性,有来自于旧知识束缚的负面的迁移的影响。俗话说,理是越”辩”越明,只有老师在复习课通过深入的讨论。学生才可能建立正确而牢固的概念和方法。
        三、通过知识点复习,连点成线,结线成网,帮助构建学生网络,促进学生知识结构横向、纵向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五年级多边形的面积的复习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画图转化的方式把长方形,平等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再现出来,让学生讨论几个方间的转化关系,分别标出计算时的变化对应关系,最后请同学计论?几个图形之间的面积公式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通过转化后,在本质上还有没有区别?它们的面积都是由底(长方形叫长)和高来决定的(长方形叫宽)的,不同的是三角形由于上面的宽(形象化)没有了,所以只取了一半,所以要除以2,梯形可以用上底和下底共同决定它的宽度。所以上面四种图形的面积公式是相同的,它们都告诉我们确定一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是由两个因素确定的:就是它们的长度的宽度。有效渗透平面图形是二维图形,更好的促进学生理解面积的深层含义,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灵活运用几个图形的面积公式。那么运用上面的知识讨论一下:在一个平行四边形中剪一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应该怎么剪?在梯形中呢?
        但是老师有一个问题:如果用相同的绳子叫你分别围成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谁的面积会大些?或者无法确定?让学生展开充分的尝试与讨论,甚至延伸到课外。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正方形面积最大,其余四个图形无法确定(可以通过图画展示,由于是周长相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画得特别扁,甚至于成一条快重合成线段,面积接近于零),也可以画得方正一点,面积就大多了,所以无法确定。
        深入讨论,如果周长相等,底边(长方形是长)也相等,长方形和平行四形、三角形、三者的面积大小会有什么结果呢……
       子曰:温故而知新!复习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是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如何上好复习课也一直是老师们关心的问题,老师们普遍感到复习课难上,上之无味,不上弃之可惜。但只要我们充分积累,结合前期教学实践,悉心研究复习内容的难点、易错点、分析学生学习中的盲区与误区,科学设计复习的切入点、挖掘出复习的升华点、相信会给学生带来无比大的学习收获!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师》                上海教育出版社
2.《小学数学教育概论》  宋乃庆张奠宙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
3.《邱学华怎样教小学数学》   邱学华     中国林业出版社发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