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蒋三笑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蒋三笑
[导读] 语文是学生一直接触的学习内容,关系到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涉及到他们对情感的感受与体验,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近年来,语文教师在阅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出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生动性、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基本能力,强化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义乌市福田小学 蒋三笑

摘要:语文是学生一直接触的学习内容,关系到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涉及到他们对情感的感受与体验,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近年来,语文教师在阅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出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生动性、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基本能力,强化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
 小学阶段所展开的语言学习活动的重要目的即在于语言文字的研究及积累,仅有如此方可为学生灵活应用语言文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打下坚实基础。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而言,教学的重点即为阅读,而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也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教师需引入先进教学模式,提高阅读教学质量、阅读教学效率,以此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
        一、新理念下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增加学生阅读量,扩大知识面
        有统计表明,小学语文教材共360多篇课文,累计超过15万字。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增加对语文教材内容研读的精细程度,还能在此基础上扩展阅读范围,增加学习主题的多样性和体裁的丰富性,使学生语文知识体系更加丰富,认知水平不断提高。通过知识汲取过程,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与此同时,知识的积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辨别能力,在信息纷繁复杂的社会,不断坚定个人的正确立场,抵抗外界诱惑。
        (二)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
        开展阅读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增加对阅读的重视,以兴趣为老师,学生可以对文本所承载的精神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还能对文章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时代有所了解。从语文阅读学习中,逐步渗透历史、社会学的内容,阅读质量可以获得大幅度地提升。阅读带来的力量甚至可以延伸到其他学科当中,促使学生在各科学习中加大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阅读不同文体文章,找寻阅读突破口
        文章的文体即指文章的体裁,主要包括寓言、童话、小说、散文及诗歌等。教学过程中,教师为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则应以各种文体的充分了解为基础,找寻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并实现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强化。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对不同文体的文章学习要点加以把握,具备语言应用意识,并以教学大纲重点为立足点,找寻知识切入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找到阅读学习突破口,实现学生思维的开拓。如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记叙类文章时,便可引导学生对文章开头、高潮、结尾部分理清,对文章的核心思想、重点段落加以掌握;教师引导阅读散文类文章时,则应让学生对文中优美的语言表达加以欣赏,并促使掌握并可应用文章中所出现的修辞技巧,对作者情感予以体会,有助于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二)创设出思考的环境,增加学生对作者感情的思考
        思考与阅读是密不可分的教学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思考文章情节的发展方向,想象作者表达的情感,认真分析每一个字词、语句、段落所表达出的深刻含义。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创设出思考的环境,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机会,打开语文阅读教学的窗口,帮助学生找到语文阅读的突破口,使学生认真思考每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意识到文章背后所表现出的哲学思想,了解到教材内容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不断探索出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自我的理解,说出对整篇内容的看法,提出不一样的见解和意见,形成创新性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三)教授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将科学的阅读方法应用于语文阅读过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语文学习效果。三段式的阅读策略是学生提高阅读效率的有效手段,其主要思想是指通过“通读”“熟读”和“精读”三个阶段,对全文内容迅速掌握。学生用一至三分钟快速阅读全文,筛选生字词;再用三至五分钟的熟读时间深入研读文本内容,争取掌握大致脉络;最后在精读的五至十分钟内,探究文章的深刻立意,形成批判性的思考并努力寻找答案。
        (四)创设阅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实践活动是阅读的真实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文章内容的重要手段,强化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创设出阅读实践活动形式,将实践与阅读良好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融入到实践活动中,感受到阅读的真谛,亲身体会到文章的真情实感,针对阅读内容做到学以致用,在实践活动中与人交流和沟通文章的内容,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鼓励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并开展美育教育
        我国教育环境中,学生普遍缺失对权威的质疑能力。学生通常对教师的权威性缺乏批判性思考,这对其今后的行为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都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避免因为宣扬过多的自身观念,而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和审美能力。鼓励学生自己通读、精读课文后,主动思考和琢磨作者的内心情感和精神追求。避免教师做深入剖析后,使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观点。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积累文本内容中有深意、且描述优美的句子,组织学生积极地深入思考,让学生发现语文艺术之美。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分享美的感受。通过将语文阅读和美育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艺术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人文素质全方位发展。
        结束语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阶段所展开的语文教学活动,需将语言文字的实践、应用作为教学重点。而语文阅读活动作为增强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有效渠道,要求教师需对语文阅读活动予以足够重视,并通过先进教学方式的引入,可在弥补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所存在不足的同时,推动语文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提升,强化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何金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251.
[2]赵香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21):107-108.
[3]陈红玉.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J].现代交际,2018(02):200+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