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长对学校德育工作引导作用发挥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周壬生
[导读] 德育是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教学内容,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在小学德育教学中,为了提升德育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教师需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喜好,设置多样德育活动,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惠东县大岭新村小学 周壬生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教学内容,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在小学德育教学中,为了提升德育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教师需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喜好,设置多样德育活动,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校长对学校德育工作引导作用发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校长;学校德育工作;引导作用
        引言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成长周期中,因为学生的人生刚刚起步,对生活充满了好奇,但是不能明辨是非,经常受到不良环境的负面影响。由此便会产生错误的品德意识,养成消极的行为习惯,甚至于会伤害学生的心理健康,无法真正优化学生的自我成长意识。对此,小学校长要坚持以生为本、以德育为首,切实打造优良的德育平台,让学生全面接受德育引导,有效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小学校长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道德教育是小学阶段的主要教育内容之一,也是小学生构建自己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参考依据。尤其是针对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校长更要重视他们的道德教育,以便为学生以后树立正确的三观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并且愿意模仿或者学习自己心中的榜样,而校长与小学生接触的时间最多,因此,小学校长对于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责任。小学校长应该充分重视自己的日常言语以及所作所为,善于运用自己在学生心中的特殊地位来提升小学生的德育程度。小学校长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引领者,是学生塑造良好道德修养的引路人。小学校长的德育工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小学校长应该对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肯定,并且努力通过自己的有效教导,提升小学生的德育素质和水平。
        二、小学校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策略
        (一)挖掘校内资源
        德育作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不只是校长班级管理中的工作,同时也是各学科教师需要格外重视的教学内容,因此需要各科教师与校长建立合作关系,才能充分发挥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另外,教师应注重发掘书本之外的资源,比如课下活动、升旗仪式、文艺比赛、知识竞赛等,都可以渗透德育知识。通过校本资源的开展,找到符合小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以此丰富他们的参与形式与内容,从而增强他们学习德育知识的兴趣,收获集体荣誉感与民族自豪感,同时学会协同合作、团结互动。
        (二)开设实践,优化德育形式
        为了全面优化德育效果,笔者会带领全校师生参加一些实践类德育活动,希望学生能够及时产生生活启示。


比如,为了切实践行环保教育,笔者就带头设计了一轮植树活动,购买了充足的树苗,然后给各个班级设定了植树任务。接着,便由一线教师带领全校学生一同参与植树劳动,积极美化、绿化校园环境。在本轮实践活动中,笔者也会及时渗透环保教育,告诉全校师生要爱护环境、保护花草树木,还为此整理了一些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图片、视频与环保数据,让全体师生都意识到践行环保教育的迫切性与必要性,使全校学生都能正视植树任务。
       (三)定期开展主题活动,渗透的德育教育
        为了丰富德育活动内容,教师需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受到感染。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多多参与“我为社会做贡献”的活动,让学生量力而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点滴小事中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垃圾分类投放,不随意踩踏青草,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及时伸出援手等,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道德素质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品德的统称,道德素质的核心问题,是个人与他人、社会、集体的关系问题。因此,学校应丰富德育活动的形式,比如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家长对活动的意愿、学生对活动形式与内容等方面的需求。为了拓展德育教学渠道,教师应充分运用先进教育技术,搭建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平台,建立家校联盟机制,为家校沟通提供便利,实现课内与课外的全面教育。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终身的教师。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学生的家庭也要参与到学校的德育教学活动之中去。家庭永远是孩子的第一学堂,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环境条件,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相反,恶劣的成长环境很容易导致学生形成悲观、懦弱、胆小的性格,从而为其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带来巨大的阻碍。由此可见,学生的家庭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尤其重要。小学校长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时应当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努力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培养模式。学校应该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引导学生家长重视对于学生的监督职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德育教育的正常施行。如果家长没有辅助学校完成应有的任务,对于学生的各种违禁行为不予置喙,学校的德育效果也会大大下降,甚至接近于无。只有家长与教师密切配合,才能够保证学生的德育培养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并且最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结束语
        总之,在日常教育中,德育是重要的内容。如果将德育和教学相割裂,既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也不能增加教学的内涵。因此,教师需要将德育与教学相融合,将德育知识穿插在教学环节里,将会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学生的品格也会在无形中得到有效的塑造与培养。
参考文献
[1]吴宏英.新形势下如何当好小学校长[J].中小学校长,2019(12):24-25.
[2]夏翠莲.小学校长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J].求知导刊,2019(38):69-70.
[3]陈广发.小学校长的德育工作策略研究[C]..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第2辑).: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