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多元化教学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模式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姚妃妃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重要板块之一,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了解文章主旨以及课文的中心思想。

西安市长安湖居笔记北大新世纪小学    姚妃妃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重要板块之一,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了解文章主旨以及课文的中心思想。同时教育部推行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除了教会学生拼读、认字、词语等升学考试要求的内容,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内在修养,长期坚持阅读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内在涵养,扩充知识,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设计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能够爱上阅读,并且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本文主要探讨阅读教学的多元化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多元化教学;应用
        为了迎合新课改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教师和家长要共同努力,监督学生的阅读过程,提高学生阅读效率,让学生改变被动的阅读状态,学生自主进行阅读远被动阅读效果明显。从教师角度,应根据新要求、新思想去研究、分析、探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
        在小学时期,学生处于懵懂阶段,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对新鲜事物抱有浓厚兴趣,甚至愿意花费很长时间去品味研究,这个特征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益处。所以小学生养成自主阅读习惯的前提是让学生主动喜欢上阅读。但目前大多数小学阅读教学仅仅是采用传统的教师朗诵、学生朗诵、教师分析、学生听课、学生背诵的传统步骤,教师没有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阅读,否则就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自主阅读时间太少
        当前,我国教育一直在尝试着改革和创新,倡导各个学科要挖掘学科核心素养。据统计,很多中小学校的教学形式依然过于传统,对提高学生成绩,完成教学任务有很大阻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种形式教育急需摒除。但在现实中,很多教师依旧按照教案授课,对于学生的疑惑、问题,大都以一句话带过。而在课外学生的时间被各种课后作业、练习、补习班占据,导致学生的课堂内外的时间稀少,从而使许多学生都没有形成阅读习惯,对于小学语文阅读也仅仅是对课本字面意思的理解,而没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
        二、探究多元化教学下的小学语文阅读
        (一)让学生成为“读者”,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对阅读整本书来讲最重要的就是兴趣,事实上,阅读的过程让人身心愉悦,通过阅读,人和书本建立对话桥梁,在传统阅读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很多老师采用的教学模式比较生硬,学生需要老师的帮助才能理解阅读内容,因此有的老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时候还是使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没有更多的自主空间。所以,老师需要让学生对阅读本身的快乐给予体会。


处于小学学龄段的孩子,他们具有较低的阅读能力,因此,这就需要作为老师的我们指导学生书目的选择。
        比如我们帮助学生对整本书阅读进行选择的时候,应该对学生是否喜欢给予考虑,这也是学生开展更好阅读的关键所在。在选择书目上来看,我们首选是中外儿童作品中的经典篇目,比如散文、小说、童谣等等。对不同学龄段的小学生,我们在推荐的时候也有所侧重。举例而言,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选择整本书籍,比如《将相和》,这篇文章出自《史记》,我们就可以把少儿版的《史记》向学生们推荐等等。老师给学生推荐书目之后,老师应该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进行组织,把良好的阅读环境给学生创造,实现更好地阅读体验和乐趣。
        (二)讲解整本书阅读方法,让学生养成正确阅读习惯
        阅读量和阅读质量都非常重要,但是后者的作用更加突出,所以学生要意识到阅读质量重要性,处于小学学龄段的孩子阅读能力比较薄弱,还没有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教师要给予正确的阅读指导,需要我们把整本书阅读方法传递给学生,对其正确的阅读习惯进行培养。古代人对阅读方法的研究非常重视,因此,我们也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推荐书目的实际情况指导小学生的阅读方式,对此,作为小学老师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比如教师在讲解《爱的教育》时,这本书是以日记的形式进行叙述的,爱心和教育性十足,因此我们可以给学生们推荐,但是如何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呢?这本书实际上描写了四年级小男孩的故事,每一篇日记都可以独成一面。所以,我们可以选择里面具有较强启发性的内容让学生展开阅读,比如描写父亲深沉爱的《我的祖国》《热爱祖国》等,其中还有一些和学生生活体验非常相近的内容,比如《病中的老师》。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引导,让其进行思考,然后进行探讨,这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有积极的影响。
        (三)读写有效结合,强化学生运用知识能力
        在阅读整本书时,学生要意识到阅读和写作的关联,可以对学生的思维情感和语言能力进行发展,也可以在写作之中给予体现。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们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时候,应该有效地结合写作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做笔记习惯。
        比如教师在讲解《俗世奇人》时,学生可以一边阅读这本书,一边写作,文中涉及到的优美语句和段落可以摘录下来,在这本书中有很多精彩描写和刻画,使人物形象非常饱满,比如《酒婆》这篇文章,学生通过记录其中形象的神态描绘,对学生将来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对人物的描写和刻画。除此之外,在完成整本书的阅读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最喜欢的人物进行描写,作为小传或者感悟,这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总之,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重要时刻,教师要仔细地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然后运用到教学中,使教学过程更加和谐,更加生动。
参考文献:
[1]李晶.论小学语文“文化陶冶”阅读教学模式[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6).
[2]朱庆华.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语文学刊,201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