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语文课堂有效建构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王玥卓瑄
[导读]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创新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也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基于核心素养指导下,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一线的名师课堂进行了分析,旨在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陕西省西安市西工大附小龙湖分校    王玥卓瑄

摘要: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创新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也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基于核心素养指导下,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一线的名师课堂进行了分析,旨在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小学教育是学生获得知识的第一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将获得全面而系统的技能和理念,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阶段,语文学科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学生学好语文能够为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显得尤为重要。普通人想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安身立命,并不断适应科技的迅猛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核心素养。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内容并不是全部一致的。因此,基于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内容,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要让学生具备语文核心素养,提高他们合作探究能力,让他们具备自主学习意识,最终从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方面受到有效地引导。
        一、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一)教师综合素质因素
        在整个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有效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而教师的综合素质应包括个人能力、素养、教学观念、教学实践经验、教学方式及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等等,这些是教师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应具备正确观念和较强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需具有一颗关爱学生的热心,这些是取得良好教学成果的重要因素。
        (二)学生自身条件因素
        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与学生的课堂表现有着直接的关系。通常而言,学生应具备的素养有理解能力、认知水平、个人兴趣、学习动力及性格特点等,这些因素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有学生对语文感兴趣,才能获取真正的学习乐趣,才能学有所获,才会愿意参与教学活动,自然可以取得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三)教学环境和氛围因素
        教学氛围和环境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影响,二者间的联系密不可分。如果学生长期在压抑、枯燥的氛围中学习,再加上教师的严厉,会给学生带来负面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恐惧心理,阻碍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不利于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当学生处于无压力、无约束感、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时,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更好地、更容易地接受新知识。



        二、核心素养下语文课堂有效建构方法
        (一)审美鉴赏与文化传承
        语文的工具性和实用性非常强,但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语文的艺术性也很强烈,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而且可以通过判断学生是否具备审美鉴赏能力判断学生是否形成语文素养。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对不同时代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鉴别,使自身的审美情趣更加丰富,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逐渐具备传承文化的能力。
        在《珍珠鸟》讲解过程中围绕“信赖”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在品味文章词句的过程中,逐渐地发现珍珠鸟小巧玲珑之美以及人与鸟类的和谐相处之道,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研读文本,体会这曲人与动物之间的爱的赞歌。在课文中,窦老师提出让学生改编教材,假设放飞珍珠鸟后的发生的情形,让学生能以自己的审美眼光来欣赏文章。当学生回答“即使放飞,也不一定能飞走多远,说不定它们就会死在寻家的路上”时,窦老师引出“放与不放”的问题,点明“自然界的生灵是与人类共同享用这个世界的,不是占有的,而是互相信任,互相依赖的”的思想,启发学生在审美创造的同时,发扬中华民族爱护弱小、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品德。
        (二)巧设课堂导读,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课堂导读对语文教学有效性有重要影响,也是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有效手段,对教师的教学起到铺垫作用,可以认为课堂导读对课堂的有效性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导读前,需结合教学内容精心准备,通过巧妙设置课堂导读,可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丰富教材内容。比如教师在讲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这篇文章的教育意义在于让学生思考何为精彩极了?何为糟糕透了?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会发现和自己的心理活动有很大的关联。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两张画,一张画好的,一张没画好的,让学生体会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情绪,为后续的学习内容奠定基础,通过巧妙设置课堂导读,也等于这节课成功了一半。
        (三)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有效性
        学习的过程很枯燥,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效率更需要以兴趣为基础。教师要创设有效地教学情境,以达到寓教于乐效果,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围绕着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并体现出趣味性,以此提升课堂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彩色的非洲》课文时,为了让学生对非洲风土人情有所了解,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自然景观、艺术文化等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非洲及非洲的多姿多彩,不断地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为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旅游节活动,以教室为活动场地,让学生扮演导游和游客,将一些有趣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这种良好的情境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下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根据学生需求,站在学生角度,合理的创设教学情境,教师还要对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进行分析,采取多元的课堂评价方式,不断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海芳.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理念,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开心(素质教育),2017(10).
[2]黄秋凤.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文理导航(下旬),2018(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