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思维方法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孙萍
[导读] 小学课程的科学学科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创新能力的的重要课程。从2017年秋季开始,一年级开始开设了科学课。科学课从孩子入学起就在她那幼小的的心灵里萌芽、生根。可是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学校和家长普遍不重视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对小学生的科学学习仅限于评测分数的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远远不够。

西安高新第二学校    孙萍

摘要:小学课程的科学学科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创新能力的的重要课程。从2017年秋季开始,一年级开始开设了科学课。科学课从孩子入学起就在她那幼小的的心灵里萌芽、生根。可是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学校和家长普遍不重视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对小学生的科学学习仅限于评测分数的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远远不够。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思维方法的应用探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新思维方法;应用探究
        引言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各学科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压力变得空前巨大,科学教育这门功课亦是如此。在传统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的仅仅停留在提升学生的应试分数上,凡是应试成绩好的学生就被教师简单粗暴地划分到优等生的行列中,相反则是大家口中“无比嫌弃的后进生”,且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方法的关注则显得十分稀缺。而在新形势下,小学科学教学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如何在教学中应用创新思维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成为了每个业界人士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目前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下,所有的学科教学都相应地有了一定的改革与变化,都在从单一的理论知识灌输,转向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首先,没有有效培养学生的兴趣。科学课的丰富性、灵活性,再加上它所涵范围的广泛性,应该是能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能使他们对科学课产生兴趣。可是老师教学的方法不当,没有实现生动的教学,更没有把科学课的知识内容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看不到科学本身的神奇魅力,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方式枯燥,久而久之不但对学生更好的学习科学造成了影响,形成了障碍,而且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也非常不利;其次,教学方法单一。科学课相比于其它学科来说,它更灵活、更丰富,也确确实实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也可以随时随地在生活中发现科学。可是遗憾的是,老师运用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法,没有把科学的这些特性发掘出来,运用在教学中,导致科学课的教学质量一直不高,这对小学科学整体的教学发展来说非常不利。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创新思维方法的策略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创新思维方法的运用和实践需要一定的氛围和环境,如果没有与之对应的环境,就算强调再多遍也是枉然,这一点自然不用笔者在此进行过多的赘述。部分教师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过于按部就班,导致整个创新思维方法的传递和渗透显得十分“吃力不讨好”。鉴于此,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创新课堂不但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也同样关注学生创新的思想和欲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对新事物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对于科学的发展起着基石的作用,在小学科学的学习过程中应当多鼓励学生观察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一些细小的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学习态度,这是为以后能够更好的学习打下的基础,促进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老师在教授此门课程的时候,明确好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任务,开展适合小学生学习和接受的内容,照顾到每位小学生的具体情况,保证学生的全面和全体提高。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通过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对学生进行趣味性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改变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新学习方法或者创新思维的发展,其关键在于老师的教学。如果在小学科学课上,老师还是一讲到底式的灌输,那么学生不会思考,被动接受,也就不可有创新的意识和契机,所以,课堂一切的创新活动,要从老师的教学开始。首先,老师在教学中要摆脱传统,或者结合传统教学的精髓,不断创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为学生创造创新的条件,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同时,发挥小学科学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使教学取得预想的效果;其次,老师在教学中要大胆运用实验,结合小学生爱动手的天性,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参与中不断思考,通过一个问题的不同角度,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宽度,让学生能打破固化思维的约束,形成创新的思维逻辑,探究答案等。作为小学科学老师,只要自己在教学中为创新准备条件,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学生才有创新的基础和契机,也才能培养其创新的思维。
        (四)积极主动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欲和探究欲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创新思维方法的第一步应该从营造氛围入手,这一点几乎得到了所有教师的认可和效仿。在具体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与之相对应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实践的探寻欲望。在具体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创新思维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并将短暂的科学欲望逐步转化成为持久的科学志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促使小学生更加扎实的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还有助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展开深入的研究,以此创设出符合小学生特点和具有较强探究性、思考性的教学情境。
参考文献
[1]安健.科学课教学中创新思维方法的应用探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10):139.
[2]程硕.创新思维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新智慧,2019(12):8.
[3]邝泽林.创新思维方法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C]..教师教育论坛(第一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173-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