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温静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温静
[导读] 音乐是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音乐游戏是通过音乐美妙之声和游戏互动情境来激发幼儿的潜力,这样不但可以开阔幼儿的视野,还可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和思维,让幼儿在享受音乐带来的视听愉悦的同时,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川省绵阳市花园实验幼儿园  温静 621051

摘要:音乐是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音乐游戏是通过音乐美妙之声和游戏互动情境来激发幼儿的潜力,这样不但可以开阔幼儿的视野,还可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和思维,让幼儿在享受音乐带来的视听愉悦的同时,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音乐游戏;幼儿教学;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从思想上、行动上做出了很大的改变,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不断探索提升幼儿音乐游戏化教学的有效策略,尽最大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
        一、音乐游戏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在当前的幼儿音乐游戏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纪律意识,强调其中的一些规则,让幼儿在参与音乐游戏活动时有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环境。幼儿阶段的音乐游戏主题十分大胆和丰富,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整体氛围十分活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
        但是,现阶段的幼儿音乐游戏没有针对性的思路和方法,没有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设计,没有因地制宜地创设不同的音乐情境,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没有充分发挥游戏化的特点,导致教学成效不佳。
        二、提升音乐游戏应用有效性的策略
        第一,让幼儿对音乐游戏产生浓厚的兴趣。
        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非常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在音乐游戏的应用方面,教师应该尝试从激发兴趣的角度入手。在传统的音乐游戏教学中,游戏形式集中在某一个单一作品的学习中,随着音乐游戏的结束,学习过程也就结束了,导致幼儿的“音乐之旅”戛然而止。这种单调的课堂环境和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也不利于提升幼儿多方面的能力。要想真正实现对幼儿多种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从音乐本质出发,做好延伸和拓展,让幼儿感受到音乐和生活密切相关,开阔幼儿的视野。
        如《猜谜歌》是非常常见的儿歌,在音乐游戏中,教师可以先利用猜谜卡来组织游戏,让幼儿利用猜谜卡完成猜谜游戏,并结合教师的提示展开思考。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浓厚的兴趣是幼儿参与音乐游戏的强大动力,也是对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考验,所以在游戏活动开展前,教师应该进行充分和妥善的准备。
        第二,丰富游戏方式。
        首先,在音乐教学中运用游戏时,教师应该突破传统教学思路的限制和制约,积极引入不同的游戏活动和方式,有效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其次,幼儿具有一定的表演欲望,他们渴望展现自己,结合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展开教学活动。
        如在教学《小红帽》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分别扮演小红帽、大灰狼等角色。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能够充分发挥主动参与意识,更好地了解歌曲的内容,这对于提升幼儿学习效率十分有帮助。
        又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个毛毛虫变蝴蝶的音乐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的目标是让幼儿能够结合音乐完成简单的肢体动作。通过组织幼儿进行毛毛虫表演,教师可以让幼儿想一想毛毛虫是怎样动的,并让幼儿进行相应的思考和模仿。之后,教师播放音乐,让幼儿跟随音乐一起进行合作表演。通过丰富音乐游戏的形式和方法,教师可以让音乐游戏具备更强的感染力,音乐游戏也能更好地展现其应有的教学作用和价值,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得到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第三,设计趣味的教学环节。
        开展幼儿音乐游戏化教学,要充分利用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游戏的特点,在游戏中增加趣味性的环节,并与音乐教学情境相融合,从而使幼儿获得充分的游戏体验感,感受到音乐知识的无穷乐趣。
        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教学内容为学生讲解相关的故事,通过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引导幼儿选择故事中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并共同合作将故事情节表演出来。在表演的过程中,每一个幼儿都要有对应的歌词。通过角色扮演,幼儿能够很快记住歌词,体会歌曲中的情感及情绪的变化。
        例如,在教学《小狗抬轿》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将歌曲与游戏相融合,选择幼儿比较喜欢的部分,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唱快板、讲故事引导幼儿将歌词朗诵出来,并理解歌词大意,同时指导幼儿跟着歌曲伴奏进行说唱;最后将《小狗抬轿》中小狗与老虎的故事情节进行游戏,如小狗追赶老虎等,让幼儿边玩边学习。
        第四,转化幼儿的角色。
        角色转化是游戏化教学中幼儿很难完成的任务,他们很难真正地融入其中。因此,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多鼓励幼儿,让幼儿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进行自身角色的转化,适应游戏中的每个角色,提升游戏活动的参与性。此外,教师也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想象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发挥想象力。比如,在进行《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游戏中,教师可提前为幼儿准备一些蝌蚪和青蛙的头饰,然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取动物头饰。但是有些幼儿虽然选择了青蛙头饰,但不愿意将自己看作青蛙,所以需要在活动中对其进行相应的疏导,告诉幼儿:“青蛙是小蝌蚪的妈妈,是为人类保护庄家的益虫,做了许多好事情,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因此,使幼儿逐渐接受这个角色,并且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音乐游戏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合理调整音乐游戏的内容和方法,增强音乐游戏效果,为幼儿提供一个更好的表现机会,促使幼儿的潜能全面发展,让幼儿能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爱珍.音乐游戏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科学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1).
[2]李泳铭.幼儿园主题音乐游戏对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影响研究[J].甘肃教育,2019(15).
[3]石倩.利用幼儿音乐游戏减轻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探讨[J].新课程(综合版),2019(7).
[4]陈晓妍.将音乐“寓教于乐”——关于使幼儿从音乐游戏中获得知识策略的讨论[J].教育革新,20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